第三节 认主
作者:马邻翼字数:1978字

|第三节|
认主

宇宙间一物一器,大而宫室,小而盘盂,莫不赖工匠以成,未有不经工匠,而材木自能为屋,壤土自能为器者。况天如此其高明,地如此其博厚,日月星辰,山川动植,如此其焜耀而繁蔚,而谓无创造者焉可乎?终日戴天而不明天从何来,终日履地而不明地于何有,终日与日月星辰相晤对,与山川动植相周旋,而不认识其主为谁,将何日而有通天彻地之望,尽格物致知之能乎!

以上盖就客观方面言之耳。试进而从主观方面察之,生我者父母,人所共知也。试问父母能操生人之左券乎?抑不能操生人之左券乎?如谓其能操生人左券也,何以有男女终世同居,而不能诞一子者。又何以有偶诞一子,爱若掌珠,不旋踵而忽焉夭札者。如谓其不能操生人左券也,则其所诞之子,与其子之由长养而至成立,皆非本于父母自由之意志,而其诞之长之成之,必有所以诞所以长所以成者在,昭昭然矣。况人有五官百体,目何以能视,耳何以能听,口何以能言,鼻何以能嗅,手足何以能动,必有使之视、使之听、使之言、使之嗅、使之动者。或谓是皆生理之本能耳,试思生理何以有此本能乎?或曰是即气之运用耳,试思人身何以有气?气何以有此运用乎?穷究至此,即不能不承认有赋我以气,予我以运用者矣。赋予者谁?造化天地万物之主是也。

虽然,知有主者多矣,而知主之真者卒鲜,知主而不知其真,则凭空臆测,幻觉邪思,纷然杂陈,由是或泥形相以求生,而以人物为主者有之矣。或外形相以求主,而以空无为主者有之矣。以人物为主者,如道教之宗老子,佛教之宗释迦牟尼,基督教之宗耶稣。其他拜天、拜日、拜火、拜牛诸教,以天、日、火、牛之类为主,恍惚迷离,莫可究诘。试思天日人物,体量虽各不同,其不能脱离形气则一耳。凡属形气之伦,莫不受造于主,如以受造于主者为主,奚啻以受造于匠之器,而迳指之为匠,安得不令人闻而喷饭乎?则则天日人物,不得误认为主,已不待烦言而解矣。

世又有以空为主者,如理学者流,对于天人之际,讨论极勤,研究极精。而独于主,泥色相求之而无所得,去色相求之而又无所得,乃于苦心冥索之后,遂谓宇宙统于一理,理即主也。不知理之于宇宙,犹意之于画也。凡人欲作一画,必先计其或画山水,或画人物,或画花卉,并计其如何结构,如何布色,所谓画意是也。顾非有人焉握管挥毫,本其预定计划以描绘之,而其画终不获成。画者如宇宙之形形色色也,画意者如宇宙间当然之理也;作画之人,如造化天地万物之主也。画虽根据于意,意究不能自成为画;犹宇宙虽根据于理,理究不能自成为宇宙。

如谓理即为主,无异以画意自能成画,不必更有作画之人,岂通论乎?且画意亦为作画之人所构成,无作画之人,则画意即无所发端,不仅无画,且无意矣!如谓理即为主,其亦思理果何自而来乎?朱紫阳曰:“据诗书所说,便是真有个上帝,如帝震怒之类。然这个只是理如此,天下莫尊于理,故以帝名之。”又曰:“高宗梦帝赍良弼,必是梦中有帝赍之,不得说无此事。只是天理亦不得,若世间所谓玉皇大帝,恐亦不可。”

夫紫阳朱子,中国理学大家也。初谓理即上帝,继谓帝赍良弼,必有其事,只是理亦不得,并指俗说玉皇大帝为不合,是已入于认识真主之途矣。只以其时,伊斯兰教输入中国之日浅,紫阳未得取其书而浏览之,以致不敢遽下断语,殊恨事也。

回教认主,似落空无,而实绝对反于空无,虽超越人物,而究未尝脱离人物。盖以宇宙所含,不出二端,有形无形而已。有形者以色相求之,无形者以踪迹推之,未有不可得其真者矣。如风然,无色无相,人不可得而见其本然也,但见草木偃仰,则知其为风矣。如春然,无声无臭,人不可得而见其本然也,但见绿翠萌茁,则知其为春矣。如人性然,日与吾俱,吾不得而见其本然为何若也,但即吾之知觉运动,活泼灵明,而知其为性矣。

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皆有不可见而不能不认为有者,以其有踪迹之可寻耳。真主之存在也,无色相可观,无声臭可求,无方所可指,然观天地之化育,日月之运行,寒暑之代谢,人物之繁衍,安排无一不妥,布置无一不周,亘万古而不淆,历生生而不息,使非有主焉操持其间,安能各得其所、各司其职之若是耶?夫草木偃仰,风之踪迹也;绿翠萌茁,春之踪迹也;人物知觉运动、活泼灵明,性之踪迹也。万象各得其所,各司其职,谓非主之踪迹而何乎?即踪迹以溯本源,则主之真有而非空无,虽不见而如见矣。

伊斯兰教认主独一,则二位三位之说,可不攻而自破矣。伊斯兰教认主无定所,则谓主在上天,或西天者,可废然返矣。伊斯兰教认主无形相,无终始,无产无所产,则以天日人物及偶像为主者,各执一词,各持一义,可举而委诸大海矣。

近代科学进步,一日千里,人之思潮,因与俱新,遂多鄙宗教为迷信,并尝有无教大同盟之组织。大抵鉴于他教认识之纷歧,难保不为进化之障碍,故欲有以廓清之。设令细绎伊斯兰教认识之正确,并其理制之精祥,不特无碍进化,且为促进文化之助,将推崇之惟恐弗逮,倘犹有以“迷信”二字概之者,当愤焉而为之弗平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