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引蛇出洞,臭味相投
作者:烟雨遥字数:2782字

第5章 引蛇出洞,臭味相投

说完之后,祝怜君仿佛生怕李承乾不同意,又扯着嗓子大喊一遍,“学生斗胆,请太子殿下与严大人,将我与叶同风文章公布,由众人评判谁胜谁负!!”

安静。

极致的安静。

在祝怜君一而再再而三的请求下,李承乾的脸已经彻底冷了下来。

虽然,他是有些私心,希望能在天牢给那七名可怜女子一条生路、并且做出那般大义凛然的好诗的怪才叶同风胜出,但,他好歹也是大业的储君。

身为储君,他是绝对不会在大事面前有失公允的,这个该死的祝怜君却怀疑他……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李承乾虽还不是天子,也尚且年少,但跟在当今陛下身边耳濡目染多年,早已具备上位者的气势。

他那双漆黑如墨的眸子淡淡的打量着祝怜君,不怒自威,“你,是在怀疑孤有失公允,故意偏颇?”

公堂之内,气温陡降,就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一般。

就在祝怜君脑子飞速运转如何作答之际,李承乾又突然一扫方才之冷峻,低笑出声,“既然你如此执意要求,孤将你二人文章公布,由众人评判胜负,那孤便只好遂你的意了……”

“来人,分别将叶公子与祝大才子二人的文章传下去,给围观人等传阅!”

太子竟然就这么轻易的答应了?

难道,他猜错了?不是太子偏颇,而是叶同风的文章确实作的好?

不,不可能!

纵然叶同风有天纵之才,也不可能在不到半个时辰内就作出能击溃他的文章……

他看向人群,想要看到围观等人的反应。

众人一边传阅二人的文章,一边议论。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於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嘶!”

“还有府兵制,三要素……”

“这叶公子果然是千古第一奇才,不仅一语击破朝堂弊病和要害,还给出了解决之策!”

“虽然,大业初定,百废待兴,但若一切不建立在国泰民安的基础上,都是枉费,一旦强敌来袭都是给别人做嫁衣!”

“比起叶公子这利国利民的策论,祝大才子说的根本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光负有空想,而不计得失,一旦如他所言解散军队,重文轻武,将来敌国来袭,何人来守国门?”

“还是叶公子全面!”

“祝大才子之策论简直不及叶公子万一!”

亲眼看到众人将叶同风捧到天上,将自己踩在脚底,祝怜君简直就要气炸了。

“我不信,我不信叶同风真的能作得出这么好的文章……”

“你们一定是在骗我!一定!”

他狂奔向围观等人,从他们的手中抢过了叶同风的策论,仅粗略的扫了几眼,他就突然明白了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什么叫“井中蛙观天上月;一粒蚍蜉见青天”!

他输了,输得彻彻底底……

先前他就已与叶同风约定谁输谁舞弊,他已难逃科举舞弊之名,沦为家族弃子也变成了既定的命运。

直到这一刻,他也才终于明白太子为何不公布二人文章给众人评判,对方分明是看在清河祝氏的面子上,想给他留有些许脸面。

但可惜,他不但没有领会太子的深意,还误以为对方偏颇……

他这是挖了个坑,把自己给埋了!

他仿佛已经预见了自己的陨落,满脸苦笑,瘫坐在地,不知所措。

也就在这时,叶同风的声音响起,“祝大才子遭受打击,精神失常,已得了失魂症,还请太子殿下将他送回清河祝氏,好生将养。”

此话一出,不仅仅是太子惊了,严正伦惊了,围观等人惊了,就连祝怜君都一脸不可置信的望着叶同风。

他不明白,他明明都想置叶同风于死地了,对方为何还要想出这样的办法,救他?

这世间难道真的存在这般以德报怨,仁义无双之人?

难道,叶同风真的无论文采,心性都可堪称当世圣贤?

就在他满心震撼之际,叶同风眼底闪过一抹凛然的锐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也绝不是什么圣母,之所以不当场将祝怜君逼入绝境,那是因为,他还需要对方,去吊出这幕后的主使……

他才不信,就凭清河祝氏区区一个旁支所出的读书人,就能主导这一切。

只要祝怜君离开京城,回祝氏,那幕后之人必然会怕祝怜君泄露秘密,必然会比他还想对方死。

引蛇出洞,才是他的目的。

当然,围观等人可没有叶同风想的这么深,他们纷纷赞叹叶同风的仁义。

就连严正伦看向叶同风的目光中都露出了前所未有的赏识,他惊堂木一拍,给此案结案,“胜负已分,高下立见,本官宣判,叶同风文采卓然,根本就无舞弊抄袭之动机,无罪释放!”

“另,清河祝氏旁支祝怜君所作之一切,本官都会一五一十的禀告陛下,并严惩其背后勾结、狼狈为奸构陷新科状元叶同风之贼人!给叶公子,诸位,以及天下读书人一个交代!”

“严大人威武!严大人威武!”围观者纷纷高呼。

公审就此画上了句号,但据公审结束不过须臾,公堂上的事,叶同风的诗、文、仁义便已被那些亲眼目睹之人传遍大街小巷,传得沸沸扬扬。

终于,结束了……

可以回家了!

叶同风见众人纷纷离开,也站起了身,伸了个懒腰,准备回永安伯府。

然而,背后却有一道声音叫住了他,“叶同风,你等等!”

叶同风回眸一看,竟是太子李承乾。

公审已经结束,他叫自己做什么?难道他还想追究自己骂他狗眼看人低的罪名?

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辱骂太子,可是大罪!

叶同风的额头当下就渗出了细细密密的汗珠,“那个,公审已经结束,太子殿下还有何事?”

李承乾道,“你要回永安伯府吧?刚从大牢出来想来没有车马,路途不近,不如我们同行?正好,孤也能捎你一程。”

能得太子相送何等尊荣!严正伦满眼艳羡。

然而,叶同风却狐疑道,“太子殿下有车马吗?臣怎么记得太子和我一样是从大牢……”

“嘘!哪壶不开提哪壶!孤那是体察大业牢狱环境,为未来进步做准备。”李承乾连忙喝住叶同风。

叶同风似信非信的点了点头,“那太子殿下身上所受之鞭伤,想来也是为未来改善酷刑,屈尊降贵,专门体验?”

“太子有如此事必躬亲之心,此乃陛下之幸,大业之幸,百姓之幸,未来大业有太子带领,必然成就千古第一不败王朝!”

不知道为什么,李承乾总觉得叶同风的话怪怪的,好像有点阴阳他的意思,但见对方的语气表情又如此之恳切,不似在说谎,就好像是真的敬佩他一般,他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家伙,一定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

虽然,他是因为不喜欢读书,整日叫喊着要从军打仗,而被父皇抽鞭子,关押大牢,责令反省,但又何尝不是如叶同风所言的亲自体验了一番大牢环境与大业鞭刑的呢?

正所谓,君子论迹不论心,他确实是有史以来最屈尊降贵,事必躬亲,体察民情的储君!

他配得上叶同风的称赞!

少年太子当即扬起了下巴,拍了拍叶同风的肩膀,“叶状元说的对,孤其实除了事必躬亲这个有点之外,还礼贤下士……”

“严正伦,还愣着干什么?速速让你的人准备一辆马车,送叶状元与孤回家!”

“若耽误了我二人推心置腹、钻研治国利民之策,孤唯你是问!!”

“……是。”严正伦一脸无奈,自朝这位太子,不喜读书,好战勇武,实令陛下颇为头痛。

而今,竟然还遇到了一个面不红心不跳的吹捧他的叶同风……

二者年龄相仿,臭味相投,还如此的厚颜无耻,他俩混在一起,今后,有陛下头大的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