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青少年模式
  • 日本开国五十年史:明治教育史要
    西园寺公望 成功之道完结
    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抵达日本,使日本幕府由“锁国”而至“开国”,效仿西方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本的明治维新,便是其“开国”的直接结果。《日本开国五十年史》由“近代日本的设计师”大隈重信组织编撰,联合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执政者和见证者,全面回顾“开国”以来的五十年间,日本社会思想、政治、经济、军事、法制、外交、工业、商业、教育、传媒、医学等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诸般制度上的逆天改命的建设创新,言简意赅,读之可明瞭其举国变革的艰难破局和成功之道。宣统元年,日方曾将其汉译本献给清廷及各地督抚,引发我国朝野的激烈讨论。全文合计五十二卷,此系其中之一。
    6130字
  • 日本开国五十年史:帝国宪法制定之由来
    伊藤博文 成功之道完结
    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抵达日本,使日本幕府由“锁国”而至“开国”,效仿西方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本的明治维新,便是其“开国”的直接结果。《日本开国五十年史》由“近代日本的设计师”大隈重信组织编撰,联合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执政者和见证者,全面回顾“开国”以来的五十年间,日本社会思想、政治、经济、军事、法制、外交、工业、商业、教育、传媒、医学等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诸般制度上的逆天改命的建设创新,言简意赅,读之可明瞭其举国变革的艰难破局和成功之道。宣统元年,日方曾将其汉译本献给清廷及各地督抚,引发我国朝野的激烈讨论。全文合计五十二卷,此系其中之一。
    5398字
  • 隐剑长安
    七辛海棠 军人连载
    盛唐,曾经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百万人口的大都市,曾经万方来朝的大唐盛世,拥有广袤的土地和开放的文化。但是就在安史之乱的短短十年中,盛唐便迅速转衰,藩镇割据迅速形成,昔日的盛唐不再。作品通过历经四朝元老、邺侯李泌的角度,以史诗性的画面,展现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时期的历史风貌,并从书生、百姓、军人的角度,揭示了李氏皇族对国家动荡所应承担的责任,歌颂了普通民众和军人在安史之乱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爱国精神。
    31.7万字
  • 论语
    孔子及其弟子 儒学完结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义”、“礼”、“智”、“信”。“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7.4万字
  • 孽海花
    曾朴 公版书完结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初版署名为“爱自由者发起,东亚病夫编述”。全书共三十五回;以苏州状元金沟和名妓傅彩云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同治初年至甲午战争这三十年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历史变迁。
    26.3万字
  • 窦娥冤
    关汉卿 公版书完结
    “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
    3.8万字
  • 唐宋八大家作品集选·柳宗元
    柳宗元 公版完结
    本书为掌阅公版“唐宋八大家作品集选系列” 之一。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与韩愈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柳宗元一生留下诗文作品达600余篇,骈文近百篇,有笔锋犀利、论证精确的论说,如“封建论”;有嬉笑怒骂、幽默讽刺的寓言,如“三戒”;有清邃奇丽、短小精悍的游记,如“小石潭记”。本书选录了其多种题材的代表作,可帮助读者全方位了解柳宗元的艺术风格。
    4.1万字
  • 唐宋八大家作品集选·苏辙
    苏辙 公版完结
    本书为掌阅公版“唐宋八大家作品集选系列”之一。苏辙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散文家,与其父兄同时间名于世。苏辙的文学理念颇受其父兄影响,擅长政论史论,于文学写作上亦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我们所熟悉的“养气”之说,便出自他的“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一生境遇坎坷,虽爱闲澹悠远之风,却往往困于俗世。其文多朴实淡泊,亦不乏秀杰深醇之作。本书选取了“六国论”“为兄是下狱上书”“黄州快哉亭记”“上枢密韩太尉书”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散文佳作,以供众书友撷取阅读。
    2.9万字
  • 诗经·风
    佚名 公版书完结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约成书于春秋时期,先秦时期称“诗”,又称“诗三百”或“三百篇”,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305篇诗歌。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本书为“诗经”第一部分“风”,主要是地方民歌,表现十五个诸侯国的风土人情,具有很强的民间气息。
    4.9万字
  • 道德经
    老子 辩证完结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等,是老子的著作,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奉为创始典籍。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德经”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后“道经”是谓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道德经”是我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系统,微言大义,一语万端,当为“万经之王”。
    2.9万字
  • 鸳鸯针(无注释版)
    华阳散人 文化完结
    清代白话小说集。全称“拾珥楼新镌绣像小说鸳鸯针”,4卷,16回。原刻本误“拾珥楼”为“抬珥楼”。题“华阳散人编辑、蚓天居士批阅”,卷首有序,后署“独醒道人漫识于蚓天斋”。残存第一卷。
    2.9万字
  • 文房四谱(无注释版)
    苏易简 故事完结
    “文房四谱”,宋代苏易简撰,该书共五卷,分为“笔谱”、“纸谱”、“墨谱”、“砚谱”,涉及笔、砚、纸、墨产生的根源、制造的工艺、流传的故事以及诗词赋文等内容。
    8.1万字
  • 同治嫖院(无注释版)
    【民国】陈莲痕 婚姻完结
    本书是陈莲痕创作的其他类书籍。话说婚姻不自由,乃是我们中国家庭黑暗的一种情形,也可说是我们中国家庭不能发达的主要原因。这种并不是在下做书的人所发明的,现在凡是开通些人物,没有一人反对这话的。
    3.5万字
  • 中国歌谣(无注释版)
    朱自清 文学完结
    “中国歌谣”是五四以来研究我国民间文学较早的一部专著,其雏形为朱自清先生在1929-1931年间的大学讲稿,后经整理195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过单行本。作者在此书中从歌谣的释名、起源与发展入手,正本清源,梳理歌谣发展的历史,确立歌谣的分类、结构,研究其修辞,在汲取同时代人成果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的某些研究方法,为这一领域有开拓性的著作。书中,作者广泛收集和引述我国古代和近代歌谣,保存了大量原始文献。
    11.8万字
  • 海角的孤星(无注释版)
    许地山 文学完结
    许地山是文学研究会作家中最奇特的一位,其创作有他人无法重复和替代的文学价值。他是个宗教学者,所以他关注“人间问题”往往从宗教中寻找答案,带有浓厚的宗教哲学的思辨色彩。这构成了许地山作品重要的精神特质。许地山的作品文字清新,从而掩盖了作品原有的悲剧色彩。他的主导倾向是以出世的精神入世,以弱者的外表蕴涵强者的内核。这构成了许地山特有的东方文化哲学精神。“海角孤星”是他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短篇小说6篇。
    4.8万字
  • 萧红散文选集(无注释版)
    萧红 文学完结
    本书所选的散文,就有相当一部分是写她在哈尔滨、上海、东京等地的生活情景的。她是把自己经历过的生活以及内心所体验的情感,作为创作的源泉的。其散文作品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或是抒发她对个人身世的自怜与感叹,或是抒发她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同情,或是抒发她对理想境界的憧憬和追求。
    5.8万字
  • 夜风(无注释版)
    萧红 文学完结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笔名萧红,悄吟,黑龙江省呼兰县人,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4.8万字
  • 青纱帐(无注释版)
    王统照 文学完结
    王统照(1897-1957),字剑山,笔名息庐、容庐。作家。1924年毕业于中国大学英文系。曾任中国大学教授兼出版部主任,建国后,历任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省文化局局长。著有多部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家之一。鲁迅说:“在不断壮大的散文队伍里,王统照是一个有影响、有个性的作家;他‘不仅是诗人,小说家,也是很优美的小品文作者’”。在散文创作上,王统照耕耘于二十年代,丰收于三十年代,作品有北国之春、片云集、青纱帐等。青纱帐收集了作者1933年及其后的散文十三篇,前有自序。
    4.6万字
  • 去来今(无注释版)
    王统照 文学完结
    王统照(1897-1957),字剑山,笔名息庐、容庐。作家。1924年毕业于中国大学英文系。曾任中国大学教授兼出版部主任,建国后,历任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省文化局局长。著有多部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家之一。鲁迅说:“在不断壮大的散文队伍里,王统照是一个有影响、有个性的作家;他‘不仅是诗人,小说家,也是很优美的小品文作者’”。在散文创作上,王统照耕耘于二十年代,丰收于三十年代,作品有《北国之春》、《片云集》、《青纱帐》等。《去来今》收集了三十年代散文十八篇及《灵台微语》十四则,前有集古诗句小序。
    4.6万字
  • 苏曼殊小说集(无注释版)
    苏曼殊 文学完结
    苏曼殊(1884-1918),“佛门三子”之一,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人。原名戬,字子榖,更名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他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其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除诗歌外,苏曼殊还翻译过《拜伦诗选》和雨果的《悲惨世界》,在当时译坛上引起了轰动。他小说的代表作有《断鸿零雁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等。他注重对主人公心理的矛盾揭示,对其内心痛苦挣扎的描写。行文清新流畅,情节曲折动人。他集才、情、胆识于一身,半僧半俗地孤独一生。临终留下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6.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