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四
作者:皓月字数:3367字

第4章 四

白果河西坝渡口图

沱江河从小镇逆流而上大约十公里,其东面是一个远近有名的乡场。它依山傍河而坐,乡间公路从小街外面的河崖上穿过,街的上游是一个用渡船载客的渡口。

过了渡口,西面极目所见,一个沱江河的冲积平原便呈现在眼前。它东西宽约四公里,南北长将近十公里,这是全乡出名的水稻产区。

这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夏秋之交。刘强身着一套笔挺的浅灰色“爱都”牌的西装,脚着一双时髦棕色老人头皮鞋,手提拉链式的桶包,正沿着平原上稻田的尽头,向山边进发。

这是他的家乡。许多年来,他就是生于斯,长于斯。这里的山山水水曾经养育了他,不管走到哪里,他都会思念这里,歌唱这里——因为他深深爱着这里。尽管生养过他的父母早已逝去,但留在他童年的梦犹如就在昨天。这里还有抚养他求学、让他踏入社会的哥哥和关心过他、帮助过他的父老乡亲。

右拐进入平原上第一道山梁的山脚,熟悉的乡路带着他穿过一层层栽满桑树的坡地。呼吸着大片大片的桑叶在阳光下透出的清爽气息,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在脑海里铺展开来,一曲歌唱故乡的歌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踏过弯弯的小河

绕过静静的山冈

故乡,故乡

我又回到你身旁

……

走遍了天下的路

最亲的还是故乡

喝遍了天下的水

最甜的还是故乡

……

是的,故乡是他永远的归宿,曾经有人这样写的故乡:

《一缕淡淡的乡愁》

走多远

那缕故乡的炊烟

带着麦秸草根的味道

总一遍遍

在异乡的梦里袅散

时光的流水线上

退走了多少星晨日暮

送别了多少晓风残月

但儿时的印记

永远烙在心灵深处

童年的话题

总也讲不完

离家越近,刘强的心却愈加沉重起来……

哥哥是乡里蚕桑技术员,这些年来靠他自己的辛勤劳动,苦苦地摸索,硬是探索出了一套养蚕的好技术。勤劳致富后,将家中的茅屋,重新成了修建一楼一底带四合院的农家小院。这在当地来说,算是先富来了。而且,作为大家仰慕的蚕桑技术员,他正在带动周围贫穷的乡亲们栽桑养蚕,向着富裕携手前进——这漫山遍野的桑树,就是明证。

然而,事业心很强的哥哥,没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积劳成疾,最终患上了肝癌。刘强在短短的半年里,已经花费了近五千元到省城医院为他检查治疗。但医生们都说,没有希望了,因为已经是晚期了。但刘强还是不死心,将哥抬回来后,继续想方设法到处求医。民间的各种偏方都试遍了,还是没有好转。

开始,为了不让哥哥有心理负担,刘强没有让他知道。但是,慢慢地,哥哥自己感觉到了,刘强也就不便再对哥哥有所隐瞒。只好一边劝说他不能急,以免加重病情;一边继续求医。刘强期盼着奇迹的出现,希望这位周围十几里的人们都夸赞的好人,能够早日康复。

这半年来,关于哥哥的病情,刘强没有告诉李青青;同时,关于他与李青青之间的事,他也没有告诉哥哥。就这样,在精神上、物质上,他都一个人承受着双重的压力。

快进家门了,刘强忐忑地放轻了脚步……

哥躺在床上,已经消瘦得只剩皮包骨了,但肚子胀得很大——肝腹水出现了。他的眼神黯淡得出奇。哥哥的生命似乎已经接近终点了。一听说弟弟归来,他的眼睛一下子明亮起来了,翻过身子,用了很大的力气,将被子掀开,企图坐起来,但好像没有什么力量支撑他起身了。

刘强赶快走到床边,扶着气喘吁吁的哥哥继续躺下,然后将背上的桶包放下,拉开拉链,从里面取出一大袋中药,叫已经消瘦许多的愁容满面的嫂子赶快熬出来。嫂子捧着它,犹如在大热的天里捧着一块转瞬即化掉的冰,急忙奔出房门,朝厨房跑去。九岁的侄儿也像是得了救星似的跟着妈妈去了。这已是刘强通过多种途径寻来的第十二帖治疗这种病的方子了,里面有鳖甲、红娘、红参等名贵的中药,一贴就价值一百二十多元,一共抓了三帖。如果不行,恐怕就再也没有办法了。

哥左侧身面向床边躺着,伸出干枯的右手来,拉着刘强的一只手,叫他坐在床边,有气无力地说:“老……老弟……别去再忙活了!反……正都……都一样。就……让我……这样……慢慢……地去……吧!不能……因为我……拖累……了你。工作才……起步,要……好好珍惜,小站是……较清苦一些,但……已经……不错了,我们又……没有一个……像样的亲戚可……攀,除非……依靠自己……待在哪里……都一样,只要不为名……不为利,不图安逸……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这就好了……”

刘强一边听着,一边点头,仿佛面对着生离死别一样!待哥哥说完了,刘强说:“哥哥,你别着急,这帖药一去,病就会好的,不要担心什么。即使……退一万步来说,你有个三长两短,我一定会照顾好嫂子和侄儿的,并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绝不辜负你和家乡父老的一片苦心!我不会因为工作分配上的不如意而疏忽懒散的,我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不会给您丢脸的!”。

听了弟弟的一番肺腑之言,哥哥的心有所动,精神上显得慰藉了一些,于是又絮絮叨叨地说道:“你侄儿他会……一天天地长大……成人的,情况会……一天天地好转。我担心……的是你啊!这人啊!不好说的,一生一世图个什么呢?村里黄狗他舅舅……不缺吃,不缺穿……更不缺钱花,却那么……贪。听说他收了……十多万的钱,还贪污了……二十多万唉!拿那么多的钱干……什么嘛?好端端的就这样被抓了进去!在初中时比我高……一个级,还是好学生呢!人啊!不管怎样,就是不能有一个贪字,不属于自己的千万……不能要,钱再多又……怎样?权再大又……怎样?!没有平平……淡淡地过活自在啊!”哥哥的话,像是特有所指。刘强心里明白,哥哥正在用反面事实教育弟弟好好做人,不要去追求那些虚荣的东西。

药煎好了,嫂子双手不停地一手端一只碗,边走边来回地将药汤翻来覆去在两只碗中倒来倒去,好让药汤马上散热。待她走到哥的床边,在一只碗里倒出小半碗已经凉了许多的药汤,递到依然斜靠在床头的哥的嘴边说:“快!都凉了,喝下去!”说着,将另一大半碗药汤用右手递给紧随其后进屋的儿子,腾空两只手端着这小半碗已经凉了的药汤,在刘强的帮助下迫不及待地向哥的嘴里灌去。哥也并无反对的意思,伸出一只手扶着碗边,顺势大口地喝着这药汤,直到将所有的药汤全部喝下去。刘强看着一家人望着这仿佛救命稻草一样的药汤流入哥的胃里的期盼神情,心中隐隐作痛起来——家人的希望、哥哥求生的欲望使他深深地感到人生的意义所在!

曾几何时,刘强因为许许多多的不如意而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彷徨过、惆怅过。因此,哥哥很担心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刘强,经常开导他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安心在山区工作……

尽管这几帖昂贵的药花费了刘强不少的精力和心血,但是仍然于事无补。曾经养育他、资助他,与他一起在人生的坎坷中与命运愤然抗争的哥哥,最终被病魔夺走了年仅三十八的年轻的生命……

按照乡里乡俗,刘强与嫂子一道,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将哥哥的骨灰送上了后山。他满怀悲痛地为哥哥献上自己的挽联:

“雁翼折西风先我而生乃遂先我而死;恐场悲落日可叹在弟毕竟可叹在兄。”

对刘强来说,这后山是一座悲伤的山——十年前,他的父母就是这样被送上这座山的。如今,哥哥也去了;并且,按照他的遗嘱,就紧挨着父亲的坟……这人生的悲哀怎么就挤到一块了呢?

也好!刘强想,人生本来就是与苦难同生同死的,当他一声啼哭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苦难同时也就降临了。不然的话,人之初,为何要啼哭呢?那么,等到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一世的苦难也就随风而去了。父亲去了!母亲去了!哥哥也去了!真可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而青山依旧,夕阳依然。

望着渐渐西去的夕阳,刘强感慨万千:人生的追求,到底以什么来衡量呢?是像哥说的那样,以当多大的官、拥有多少的钱财来判断?还是以生活的环境好坏为目的?而当这一切都将成为苛求时,我又该何去何从呢?

青山无语,夕阳无语,大自然也默默无语。只有刘强的思绪在翻滚着,他在脑海里咏诵着关于命运的诗句:

(一)

何处觅春

何处觅秋

春花秋月梦中求

春也似冬

秋也似冬

茫茫严冬无尽头

开也是苦

谢也是苦

暗香不灭恨不休

……

人生坎坷心如铁

满腔热血搏激流

(二)

春风从窗缝里吹来

吹皱了我的幽梦

心事犹如桃花开放

在绿色的草地上缤纷

寻找在石缝中

流荡着春风

如此无可宁日

这春风

使我无法平静

我从浅显中

开始醒悟

什么是深刻的人生

或者

什么是永恒的爱情

面对苍白的岁月

我只能低头俯身

而我不会以悔恨的方式

尽我此身的残余

我会以只身的形态

面对黑暗的思索

在赞许中美丽

真实的自我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