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论
理科广大
泰西理学盛传于日本,经历不过三十有五年。然其进甚速,发达极广,试观东京帝国大学印行诸篇,如《旧理学部学报》、《理科大学纪要》、《农科大学学术报告》等,及《京都帝国大学理工科学术报告》、《震灾预防法考查会报告》、诸学会会志、诸专门家欧文著书等,其论文可贵重者颇多,而所涉尤博。盖日本地沃人慧,文华富饶,足助此迅速之进步耳。今欲绎诸学科发达之迹,而精密叙述之,则非一二专攻学所能悉。本篇固不求其详悉,乃分理科为二部。
记述颇难
箕作教授任讲述博物学诸科,予则讲述数物学诸科。予得同僚诸士之赞襄,而叙日本理学进步之一斑而已。范围虽小,欲求其赅则甚难矣。
古时学界之发畅
日本国情多资于理学之发达者,锁国时代文教振兴亦为其一端。古时第八世纪之初,文武天皇之朝,京师有大学,诸州置国学,钜家兴私学者亦往往有之,一时诸生励志肄业极盛。既而有战乱频仍,人无余裕以事文学,教育殆废绝不复行。
德川时代之文教
至第十七世纪之初,将军德川家康开江户幕府,人始安堵,而文教郁然再兴。凡二百五十年,治理有道,上下乐升平,而历代将军皆注重于文教。昌平黉在江户为最高学府,广招硕儒,熏陶后进诸生。其后各藩皆有藩学,教育盛行焉。当是时,人重文学,其受教育者,独士流以上,虽不免偏狭,然文学美术之进步骎骎然,雄篇杰作应运而出。哲学之理,文艺之趣,多为文士所领会。本人既有此教养,其能咀嚼西邦理学而消化之,复融合其思想,而利用其制度者,未必无渊源也。
奋励心
日本人强志讲究理学,亦非始于维新之后。今试述其所由之远原。西邦文物输进日本,起自第十六世纪之前半,其初主交通者为葡萄牙、西班牙二国人。未几,而荷兰人与日本通商,遂驱逐葡西二国人。德川幕府有惧于西教而执锁国主义,自宽永十五年(一千六百三十八年)之后,除兰人外,不许西邦人之贸易。
兰学输进
盖教徒有作乱者,兰人独处其间而暗助幕府也。日本之贸易商务,一归于兰人之掌握。于是西邦文物由其介绍而传入日本,外科医术,渐植深根焉。日本人视兰医治法以为奇异,因而奋励欲讲究西邦医学及他学艺者渐多。
八代将军吉宗,知风会所趋,许书籍不关宗教者得以输进。先是,欧书输进,无论何种为法律所严禁,彼志乎兰教之徒,不仅忧书籍之难得,即译读亦非易事,皆忍困苦,而研钻其学也。适攘夷论起,风靡全国。兰学家受迫,屡濒于危。而有志者不畏谤议,益启发其智识,以图西邦思想之普洽。此等之人,讲究西邦学术与年俱深,往往有坚忍克己之美风。开国通交之后,政府宣布教育制度,以西邦理学为主要科目。于是人人锐意讲究科学,遂致今日之进步。
兰学家之余泽
兰学家讲学既非易事,理学尚未有所资。然其热诚不挠之精神,能令后生认识理科之可贵重,是固其功也。
明治政府之尽力
明治政府夙推奖国人,使讲习欧语,且务以图西邦文明之输入。
西邦人之厚意
西邦人远来任教育之务者,咸热心启导日本学生,开发其理学之精神。西邦诸大学,亦予日本人之留学者,以诸种利便。凡是类皆有裨益于日本理学之进步。
理学研钻
东京、京都两大学,讲授理学,且究其蕴奥。高等学校、高等工业学校、高等师范学校、高等商业学校、高等农学校、专门医学校等,亦莫不教理学。其物理学实验室,及化学实验室,适于学生实验之用,其研究所得而资于学术之进步者不少。如中学堂,不问其公办与私办,以理学为主要科目。其所备之器具,皆足为物理化学简易之实验。
万国联合
日本之理学教育现时益盛。理学重要之事业,凡西邦所企划者,日本则竭力赞同之。诸种学术之万国会议,日本必派代表者而参与其议。若常置之学会,经日本加盟者,则有万国地震学会、万国测地学会、万国理学文书目录委员会等。明治三十四年至三十七年,日本委员以文书名片送致目录编纂伦敦中央局者,已达三千六百云。距今三十有余年之前,日本只为一种孤立之封建国。今则理学之发畅,略比于西邦之盛。其进步之速固所罕见也。
理学发畅之中心
东京帝国大学实为日本理学发达之中心。予叙述各学科,多取大学事迹,加以既往之沿革。各学科者何,曰数学,曰天文学,曰物理学,曰化学,曰地震学,曰气象学是也。地震、气象二科在大学犹未各为特科。然近数年此二科均有显著之进步。且地震学为日本特殊之学科,故本编以此二科加于他四科之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