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朱元璋也养猫?
作者:秋风扫落叶字数:2134字

第8章 朱元璋也养猫?

“很简单,我告诉你,民可夜不闭户,将士所到之处,皆为我大明领土。”

“好!好一个民可夜不闭户!”

郁新起来之后,就想找朱栩问问,今日是否要开始巡查。

可却听到朱栩已经出门。

随即赶忙带人寻找。

朱栩贵为皇子,若是在这闹市之中出了事,他可担待不起。

可没想到,见到朱栩的时候,却听到了朱栩这两句豪言壮语。

民可夜不闭户,将士所到之处,皆为我大明领土,他仿佛看到了征战时期的皇上。

“郁尚书,你这……”

回头一看,郁新带着几个锦衣卫来到自己身边,顿时把周围的百姓吓得赶忙躲避。

他们或许不认识朱栩这个六皇子,但却认识锦衣卫。

这可是皇帝的亲兵啊。

听着耳边百姓小声的议论,朱栩只能无奈跟随郁新回去。

被锦衣卫保护着,他这不是在逛街,是在被围观。

“走吧,我们去巡查。”

换下普通人的衣服,朱栩让郁新带着自己去巡查。

路上,朱栩把剩下的肉夹馍分给了郁新等人。

望着手中的肉夹馍, 郁新意识到,六皇子殿下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从昨天到现在,六皇子殿下从未有过一次傲然与人的姿态。

始终都是平易近人的模样。

这吃食也不过是寻常人吃的烧饼和腊汁肉,六皇子殿下毫不嫌弃。

甚至还拿出来与自己共享。

“多谢六皇子殿下。”

一行人很快就到了南新仓。

虽名字中有新字,但南新仓却浑然没有意思新仓的模样。

看着墙上的斑驳,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而此时刚好就有一堆牛车,正在往仓内运粮。

“这南新仓名字中有个新字,却还未翻新,倒是奇特。”

朱栩饶有兴趣的走进,轻抚南新仓的外墙。

“这里曾经是前朝北太仓,现在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字而已,不过臣已经上报,估摸着近些年工部就要将其彻底翻新,到时候就是真正的南新仓了。”

“虽从外面看起来稍显破旧,但储存粮食是绝对没问题的。”

郁新的话让朱栩暗自摇头。

近些年是不可能了。

若是没有干预的话,按照原来的历史走向,南新仓于永乐七年才会真正翻修。

距离现在可是还有十六年之久,到了那个时候,郁新好像已经过世。

“恩,我们先进去看看吧。”

虽心中知晓,但朱栩并未道出,而是提出进粮仓查看。

“拜见六皇子殿下!”

“都起来吧,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用因为我的巡查而耽误了你们做事。”

见郁新与朱栩过来,正在忙碌的人纷纷行礼。

郁新可是提前打过招呼了,生怕这些人认不出朱栩。

两人进入粮仓,朱栩脚尖轻轻踢了一下地面,地面并无太多尘土,看样子这里面时常是有人打扫。

抬眼望去,仓内皆是纯木制作的钟。

钟是容器,同样也是计量单位。

明朝计量单位分为斗、斛、石、钟,五斗为斛,十斗为石,六斛四斗为一钟。

走近之后,朱栩随手抓起一小把稻米,在手中揉搓片刻。

待到稻米发热之时置于鼻下,轻嗅有清香味。

“这些稻米都是今年的粮食么?是准备送入粮窑去吗?”

从朱栩进入粮仓之后,郁新就一直在其身后观察着朱栩的一举一动。

哪怕是刚开始朱栩脚尖轻轻踢地面的动作都没能逃过他的眼睛。

刚开始还好,可最后朱栩辨别稻米的动作,让郁新颇为郁闷。

同时也让郁新愧对皇上。

六皇子殿下这么优秀,他还怎么打磨六皇子殿下的性子?

而且为什么朱栩贵为皇子,竟然还知道用搓粮食嗅气味的方法辨别粮食的新旧?

还有就是,六皇子殿下为什么连粮窑都知道?

您不是皇子吗?

他现在十分怀疑,站在他面前的不是一个尚未成年的皇子,而是一个精通百事的才子。

“回六皇子殿下,这些稻米都是最近运送过来的,若是数量够了,就会送入粮窑贮藏,以备不时之需。”

“哦?那就是有空置的粮窑了,带我去看看。”

郁新郁闷的带着朱栩前往粮窑。

路上,朱栩看着周围的建筑,脑海中想到了现代的粮仓。

现代的粮仓能把粮食储存更久,更加完好。

可古代粮仓同样也是极其强大的,更甚至有的粮仓,能让粮食存储多年而不腐烂。

虽现代的粮仓更为科学,但在明朝却并不适用。

他没有供氧设备,更不能二十四小时控温。

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总是能让人眼前一亮。

朱栩正想着,却忽然看到一个矫健的影子一闪而过。

“狸奴?”

看到猫的出现,朱栩顿时来了兴趣。

在宫中的时候,他可是时常都能看到狸奴在宫内跑来跑去。

“六皇子殿下您想养狸奴吗?要不要我给您找几只好看的狸奴?”

一想起宫里的猫,朱栩嘴角就一阵抽抽,随即赶忙摇了摇头。

倒不是猫怎么样了, 而是因为养猫的人和其养猫的目的。

朱元璋在皇宫内养猫,并非是单纯的当做宠物。

而是将其给他们这些皇子作为繁衍启蒙的作用。

他觉着子孙生长在深宫大内,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

担心皇子皇孙不动人类之间的繁衍,从而影响繁衍后代。

于是他就想到一个办法,在宫内养了大量的猫。

猫咪到了发情的时候,雌雄之间相互追逐,彼时的场景用来给皇子皇孙上课。

一场生动的启蒙课!

不仅仅是猫,就连鸽子房也有。

但不得不说,朱元璋这个办法是真的靠谱,

也确确实实的让朱家开枝散叶。

根据不准确记载,朱家族群人数巅峰时期多达十万余人。

朱栩甩开脑海中那些杂事,缓缓道:“宫内狸奴可不比你们这粮仓少。”

“臣确实有听说过此事。”

两人很快就来到了粮窑,和前面的粮仓不同。

粮窑是贮藏粮食的,而前面的粮仓,说是粮仓,不如说是粮食的中转站。

进入那里的粮食,会被记录下来,一部分分发到宫中又或者兵营,剩下的则是贮藏在这粮窑之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