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章 抵达云海城
这一片是塞外自由牧民区,但在大隋帝国治下,还是各民族混杂、融合在一起。
这里有汉族,蒙族,鲜卑,匈奴,羯族,突厥、回鹘、铁勒等,实际大多都是混血儿。
数百年来,这些放牧部落,谁也说不清楚,自己的祖先到底是个什么族。
不过很快,这些矫健的汉子们,大笑着从马上跳了下来,拉住了随行的骑兵,死活都不让他们离去。
豪爽和好客,成了萧峰对这些塞外牧民的第一印象。
夜晚,熊熊的篝火前,被炭火烤的滋滋冒油的野牛令人馋涎欲滴。
风中弥漫着醇厚的马奶酒香,热情的牧民们大声招呼着军士们。
作为囚卒,萧峰他们还是沾光,能啃上剩下的肉骨头,喝上二口肉汤。
这样的待遇已经很优厚了。
直到篝火渐渐燃尽,喝的酩酊大醉的他们,才消停了下来。
将酒醉的秦琼等几个军士,扶回帐篷后,萧峰并没有睡下,而是走出了账外。
在有些寒意的冷风中,望着满天的璀璨繁星,他发现那些过去的回忆,正在离他远去,变得越来越模糊。
“一切从头开始吧!”
他低语着,然后钻进了囚徒营帐。
翌日清晨,一行人继续向着前方去了。
到了傍晚,终于到达了他们所要戍守的哨所。
云海堡,又称云海堡镇。
听听,遥远的地名,就知道这里是大齐帝国最北、最远的边疆前哨之一。
也是最危险的地带。
这里距离大隋帝国的中心长安,约三千里。
在云海堡对面,是正在崛起的草原之鹰,突厥汗国。
突厥汗国,幅员辽阔,控弦百万,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
云海堡,实际只是一座巍峨的石堡式军事要塞。
这里,除了戍边军士和部分随军家属,其它的就是发配来的囚犯、奴隶、和不知从那来的流民。
云海堡里,大约有五六千人,其中正规兵卒为五百余人。
这年头,只要听到城堡这个词,指的多数都是军镇,有兵卒把守,实行军事管制。
一般的边塞军镇,常设一部戍兵。
部,为大隋军制单位,相当于现代军队建制中的,一个营级编制。
一个部的兵士可为三至五个屯。
每个屯约一百一十二个军士,相当于现代军制中的一个连级编制。
屯下面是队,队下面为什,伍编制,一伍人就是五个兵卒,为最小单位。
像云海堡的一个部,则有五个屯兵,满编即为五百六十五名正规土卒。
部主管称为军候,即是该城堡的镇守将,大概是正八品官衔。
部主管的副手称为部参军,官衔为从八品。
之后就是屯长,也就是常称谓的百夫长,九品官衔,这是隋朝官制中,能称为官的最低级别。
之于队正、什长、伍长等,那是不上品级的低层***或军士长。
如是文官体系中,那叫吏。
很多时候,军镇的军候就是最高长官,拥有生杀决断等自专之权。
他受军府节制不假,但独立性很强。
尤其是远离国境的边塞,像云海堡这样的小军镇,星罗棋布。
大隋帝国是在北周基础上,由杨坚篡位建立才二十余年历史。
他们的军制和官制,都是沿用大汉和北周体系。
汉制中就有较完善的戍边政策,即戍边屯垦。
戍兵有自己的土地和牧场,却也差不多都是半农半牧的耕种放牧,以供军需。
这些戍兵的成份都是由充军的罪犯,当地战俘奴隶和边境线上的游民经训练精心挑选而成。
他们没有军饷和军需,都必须自给自足,同时还要养活军镇上的大隋驻军。
可以想像,他们没有多少国家民族意识,他们只是在维护自己的家园,谁不让他们活命他们就跟谁拚命。
当然,这些戍边守军的***和少数近卫则属于正规的大隋帝国的外军编制,有军职待遇和军饷等。
而为了震慑戍卒,让他们不敢三心二意。
作为边关军镇的上峰,幽州云中府的守将罗艺手上,就有三千正规的游骑兵。
这些游骑兵调度迅速,以防各边镇戍卒们作乱。
话说,萧峰他们的三百余名囚卒,被派到了云海堡集中。
从日落西山,一直折腾到月亮挂在半空之中,才算是安定下来。
每个人的身上,都弥散着各种臭味。
近三个多月没洗过脸,长途跋涉中汗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浑身散发着一股十分难闻的气味。
就像是烂了百日的腐肉,外加屎尿臭,都混合在一起。
天气开始转暖,就连囚犯自己,都受不了这个味道。
有些人开始呕吐。
四周一片漆黑,只有头顶上的苍白月光,囚卒们不太看得清楚,周围有什么。
当所有人都集中之后,从附近军帐里冒出一群腰挂军刀,手举火把的兵卒。
他们如同赶鸭子一般,将所有囚犯赶到不远处的几个地洞之中。
整个城堡都挖有大量的地洞,用来储藏食物和军械,也可以在防御敌人进攻时,躲藏人以避开敌人的箭雨。
相比于外面漆黑一片,地洞里要亮堂的多,至少有几个火把,在发出像鬼火闪烁的光亮。
几个抱着武器的士兵,簇拥着一个看起来像是队正模样的低级***,捂着鼻子站在他们面前。
“该死的,这么臭,让尔等去征收戍卒,也不是去拉乞丐,先将他们洗一洗再过来集合!”
所谓的洗一洗,并不是给这些人热水或者有澡堂子,而是将他们集中的赶到了城堡附近的一条小溪河。
后来才知道,这条小溪河是塞外草原上最重要的水源之一,苍水。
这是苍水的支流,当地人称他为小苍河。
紧接着,让他们脱光了衣服之后,下去小河里冲洗一下自己的身体。
刚开春,河水还是很凉的。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