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送你个锦旗
第二日清早,吕青依旧坐在城楼上,却没有了昨天的悠闲。
一旁的小吏在跟他汇报着吴山县的物资情况。
“大人,压缩饼干和酒精数量是够的,但搭帐篷和做衣服的布就剩下不多了。属下估算过,还能接收灾民的数量不超过千人。”
吕青看着官道上依旧源源不断涌来的灾民,眉头紧皱。
“不超过千人?如今吴山县一天的接收量也差不多就是千人了。”
“长安那群酒囊饭袋干什么呢?怎么灾民全跑吴山县来了。”
“灾情解决不了,老子请求拨款赈灾的折子倒是压的死死的。”
小吏见状有些犹豫的开口道:“灾民都来了,肯定是不愿意走的。要不就让灾民们挤挤?衣服的话,先不换,多用点酒精消毒,也能预防瘟疫。”
吕青摇了摇头,厉声道:“标准不能变,先安置灾民,布匹本官来想办法。”
小吏刚刚退下,便又是一阵脚步声传来。
吕青皱着眉看向来人:“又怎么了?”
“大人,昨天那几人不愿意走,说是想要见您一面。”
吕青皱眉思索了一下,才开口道:“带他们过来吧!”
只有李世民与房玄龄两人上了城楼,尉迟恭倒是没有跟着。
房玄龄走近,向吕青一拱手。
“吕大人,昨日是我们不懂规矩,今后我们定然不这样了。”
“吴山县如今缺人,我等皆识字,希望能留下来帮帮忙。”
吕青挑眉看了两人一眼。
“吴山县如今不缺人。”
房玄龄愣怔一下,思考着怎么才能留下来。
李世民闻言倒是犹豫了一下,询问道:“吴山县如今缺什么?”
“缺布。咋?你们能搞来?”
李世民闻言眼神一亮,压下心中好奇,开口道:“吕大人,我等就是布商,不知道大人需要什么布,数量要多少?”
听到李世民自称布商,吕青顿时一愣,随即惊喜道:“不多,就三万匹布,能搞来就什么都好说。”
李世民笑着点点头。
三万匹布其实并不算少,不过用在灾民身上,他自然也不会嫌多。
“我这就派人送信到长安。”
……
吴山县外官道之上,一支队伍正在缓慢前行。
马车之中,长孙无忌拧眉不解的看向身边的杜如晦。
“杜大人,你可知陛下为何要让臣等亲自送这么多布过来?”
几日之前,两人在长安城收到了李世民的密旨。
让二人速带一批布,亲自送到吴山县。
尽管很是不解李世民为何有此密旨,但两人还是很快带着布往吴山县来。
不仅长孙无忌不知道李世民的意图,杜如晦也很是疑惑。
“确实奇怪,这吴山县原先受灾最重,县令还跑了,如今人估计都不剩多少。陛下不要粮食,要这么多布作何?”
“吴山县的那个主簿也是,如今大灾当前,之前上折子没要粮食,居然要银子?古怪!”
正在两人谈论之时,传来了护卫的声音。
“大人,吴山县到了!”
“到吴山县了,有什么猫腻一看便知。”
掀开车帘,原本打算下车的杜如晦,此时却是身体一僵,将长孙无忌挡在了车内。
长孙无忌本见杜如晦不动了,有些不解。
“杜大人?发生何事了?”
杜如晦依旧没回神,长孙无忌放大声音又叫了几声,杜如晦才回过神来。
长孙无忌皱着眉头,等杜如晦下了车,往外一看,也瞬间愣住了。
只见吴山县城外,排列着整整齐齐的无数顶帐篷,还有无数灾民热火朝天的忙碌着。
跟关中其他地方的绝望截然不同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让长安来的人都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陛下?”
杜如晦的一声惊呼让长孙无忌瞬间回过神来,顺着他的视线看去。
只见他们的陛下走起路来龙行虎步,是他们熟悉的样子。
但是陛下身前的那个年轻人又是何人?
怎敢走在陛下前面?
那年轻男子很快便到了二人身前,看着他们身后的布匹,露出一抹笑容来,转过身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
“老李,你的布匹可是解了本官的燃眉之急啊!”
突然被吕青拍了肩膀,李世民面色有些古怪。
长孙无忌和杜如晦二人更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感觉呼吸都要停滞了。
一旁的房玄龄倒是不太惊讶,拱了拱手,谦虚道:“大灾之年,与吕大人相比,我等只是做了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罢了。
“吕大人救了这么多灾民,才是功德无量。”
吕青摇了摇头,说道:“本官身为朝廷官员,这本就是本官该做的 。但你们不然,这才是真正的善举!”
“来人,将本官准备的锦旗拿来。”
李世民疑惑的看向吕青。
只见吕青从旁边小吏手中接过一个红色的卷轴,轻轻一抖。
上书八个大字:
“宅心仁厚!”
“为国为民!”
李世民惊讶的看了看吕青,又看了看吕青手中的卷轴。
“这是?”
吕青笑着递给他。
“这是吴山县所做锦旗,感谢你无私捐赠的布匹。”
长孙无忌等人见状又是一愣,面色古怪。
向来皇帝赐予臣子的赏赐,这还是第一次见有臣子赐予皇帝的,这个臣子还是一个不入品级的小官。
李世民愣怔着接下了那锦旗,吕青带头鼓起了掌。
一旁的小吏和衙役也面带微笑,纷纷鼓起来掌,眼中也满是赞赏。
李世民迎着那目光,心中一时有些复杂。
吕青见李世民拿着锦旗,又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
“老李为吴山县做出这般大的贡献,以后就是我们吴山县的一员了。”
“府衙旁边有一处宅子,你可以住在那里,你想在吴山县住多久就住多久。”
吕青也是难得大方,不过这人也不是一般的上道。
他可看到了,那马车中不仅有他要的布,还有好几车粮食。
就吴山县这物价,能换好几套宅子了。
吕青分给李世民的宅子不大,不过也能放下李世民带来的人了,比在帐篷中舒适多了。
房中,李世民笑容满面的盯着那个锦旗。
“房大人,就那几个字陛下这已经看了好长时间了,还一直在笑,没事吗?”
身后的尉迟恭一边看着李世民,一边低声询问房玄龄。
“当然没事,陛下这是感动呢。”
尉迟恭撇撇嘴,说道:“咱那么多布匹,只换回了这么小一块布!就这么小一块布,陛下还感动?”
“这是被吕青忽悠了吧!”
房玄龄笑着看他一眼:“对于陛下来说,这一块小布,可比那些布匹值得,你不懂!”
尉迟恭摸了摸头,一脸费解。
李世民终于看够,小心翼翼的将那个锦旗收了起来。
他转过身来,看着一脸不自然的两人,有些疑惑。
“怎么了?刚刚在说什么?”
两人同时摇头,李世民也不在意。
“辅机呢?”
见李世民询问长孙无忌的去处,房玄龄开口道:“在屋外候着呢,臣叫他进来?”
李世民点点头,不过片刻,便看到长孙无忌走了进来。
“陛下。”
李世民将人扶了起来,笑着说道:“无忌,你也见到这吴山县的情况了,觉得此处如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