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
作者:非言字数:2222字

第7章 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

画面之中。

刘彻忽然伸手,向天空抓去。

一如二十年前的那天,正在谋划着再次远征匈奴的刘彻,得到霍去病魂断故居的消息时,猛然间怔在了偌大的汉匈地形图前。

他同今日一样伸手,想去抓住什么,可什么也抓不住,于是无力的说道:“朕的去病走了,此次远征匈奴也作罢了吧。”

这一幕,触动了八十万观众的心,一个演员怎么能将帝王的孤傲和悲戚,演绎得这么真实呢?

“二十四岁的冠军侯,就是带着使命来的,他完成一系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后,又立马离开人世间,只留下孤独的汉武帝。”

观众们心头千回百转。

看着这样的汉武帝,直播间的观众心里有些莫名的难受。

刘彻抓空了,收回了手问道:“后世,对去病的评价如何?”

史记里,在彪炳霍去病的赫赫战功时,还写了他行兵打仗时的严厉,在行兵途中,军士饿肚子,他会抛弃粮肉,唯赢能活。

有人说他残酷,可战争就是残酷的,没有如此治军手段,汉军怎能无往而不利,怎能让匈奴心惊胆寒?

刘彻担心后世浮于表面,而污蔑他的去病。

易风顿了下,说道:“饮马瀚海,封狼居胥,为战神!”

寥寥十几个字,但胜过千言万语,这荣誉的份量,不比泰山轻,是后世所有武将追崇的最高荣誉,没有之一!

刘彻的神情变了又变,他很高兴。

霍去病获得此荣誉,他比谁都高兴,他大笑,笑累了后转头静静望着易风。

“后世国泰民安,朕的臣子亦死得其所,既如此,汝,何故今日来见朕?”

易风抱拳:“晚辈特来代华/夏后世十四万万子民,来谢陛下!”

刘彻桀骜一笑,背身说道:“谢朕什么?朕只不过是个只会穷兵赎武,打仗的暴君,若你要谢,谢朕的去病就行了。”

刘彻这句话,让直播间的观众表情瞬间丰富了起来。

“嘿,有意思,这小心眼,易风之前说他是穷兵赎武,好大喜功的暴君,居然还记着呢!”

“哈哈哈,皇帝也是人,这下看易风怎么圆?”

“穷兵赎武,的确是陛下暴君的一面,但是,”易风话锋一转:“你能与始皇并列,成为千古一帝,一半是武治的功劳,另一半是文治的功劳。

晚辈之所以谢你,是因为你下令执行“天人三策”,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太学始于你而无终!

让天下人,无论贫穷富贵,都能有书可读,都能有路可走!这份功,当居六功之首!”

汉武帝蓦然回首,表情难以置信,同时神情中还有喜悦!

“太学始于朕而无终?你是说即使两千年后,太学依然在?”

“太学依然在!”易风肯定的点了点头又道::“只是换了一个名字,叫作大学!”

直播间的观众们,大部分恍然大悟。

“原来大学就是兴起于汉武帝啊,厉害!”

“读大学是现在很多人的唯一出路,那些大山里的孩子,想走出去看一眼外面的世界,就真的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了!”

“谢汉武帝!今年高考,俺是俺们省的状元,国家奖了我十万元,没有你,俺就得打一辈子的猪草,俺替俺全家谢谢您!”

“大学给了多少人希望,又替国家培养了多少栋梁之材,这功,当得起首功!”

“跨越千年,重回大汉,给汉武帝正名,易风,请替我们所有人给他说一声谢谢!”

“大学。”

这两个字,刘彻喃喃了十几遍,大风将他泛白的发丝吹起,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笑容来。

“朕做过许多错事,无论能否得到原谅,但朕,仍爱子民,朕没记错的话,那是元朔五年,一座高高大大的学堂,耸立在了长安。

有十几岁的少年郎,也有五六十岁蹒跚佝偻的老人家,无关年龄,只要有好学之心,人人都可得到学习的机会。”

说到这里,刘彻朝前方喊了一声。

“张衡爱卿何在?”

一声呼唤,让观众们愣了一下。

“张衡?地动仪?哈哈哈哈,我差点忘记了,他也是汉武帝时期的人,课本上学过的!”

“这一段不知道张衡是谁的人,全部面壁思过,小学课本上的人物,你们居然都给忘记了!”

身后文武百官中,有一人站了出来。

“陛下,臣在。”

刘彻瞥了易风一眼,一脸想炫耀却又装作若无其事的口吻问道:“张衡爱卿就出自太学,如今是老师,你跟易风说说,朕的太学,有多少学生。”

张衡回道:“回陛下,距来泰山封禅之前,有近三千人!”

“三千人,”刘彻笑道:“易风可否告诉朕,两千年后的这片土地上,有多少所大学?大学里有多少学生,天下又有多少人可以读书?”

刘彻问的时候,一脸自豪的看着易风。

因为一个国家的太学越多,证明这个国家越重视人才,人才越多,自然越是兴旺发达,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而且太学自刘彻始,是他给了天下读书人一条出路,无论后世多少博才多学之辈,他都要沾一分光,这份功绩,他足以自豪!

观众们屏息凝神,大气不敢喘。

后世大学多如繁星,九年义务教育推广,人人有书读,可这么多,他如何体现,仅是言语,能体现出来吗?

易风沉默了一会儿,笑了,一句话没说,径直走向了汉武帝。

观众愣住了,略感失望,前面的问题都回答得那么精彩,到这一步,有点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吗?

甚至有人在评论区下打字,恨不能自己来作答,但每一个写到一半,总感觉差了那么点意思。

满朝文武也发愣,神情严肃,莫非后世没有大学,人才凋零?

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易风走至汉武帝面前,伸手笑道:“陛下,借剑一用。”

身后文武百官心里一紧,他们杀不了易风,但易风能不能杀死他们,他们不了解的啊,而且帝王的贴身佩剑,怎么能随意借人?

“莫慌。”

刘彻伸手,叫停惊慌的百官,然后盯着易风:“你要找朕借剑?”

虽已近古稀之年,可他的一个眼神仍充满了霸气,这就是汉武大帝么?

“我借陛下之剑,实是想借陛下之龙威,为我华/夏后世学子,斩开一条康庄大道!”易风铿锵回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