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 教
作者:郑观应字数:1993字

女 教

中古〔八卷本增:古重胎教,盖谓人生自孩提以至胜衣,大都瞻依慈母,跬步不离。此家有贤母,其子若女必多造就。然后日之贤母即当年之名缓。〕中国女学诸书失传已久,自片语单文散见六经诸子外,以班昭《女诫》为最先,刘向《列女传》,郑氏《女孝经》、《女训》、《阃范》、《女范》,各有发明。近世蓝鹿洲采辑经、史、子、集中为妇人法式者,谓之女学,颇称详赡。所惜者,朝野上下间拘于“无才便是德”之俗谚,女子独不就学,妇功亦无专师。其贤者稍讲求女红、中馈之间而已。于古人所为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者,有其名无其实。礼教之不讲,政化之所由日衰也。

泰西女学与男丁并重:人生八岁,无分男女,皆须入塾训以读书、识字、算数等事。塾规与男塾略同,有学实学者,有学师道者(学成准在女塾教授女徒),有学仕学者,有入太学院肄业以广其闻见者。虽平民妇女不必如男子之博雅淹通,亦必能通书文明道理,守规矩,达事情,参以书、数、绘画、纺织、烹调之事,而女工、中馈附之,乃能佐子相夫,为贤内助矣。瑞士国有大书院准女子入内习医,如果精通亦可给凭行道。而收生一端关系尤重。俄国特设教女收生院,凡胎前产后一切要症,必须明白透澈,体恤入微,既讲求妇科,即内、外各科亦可兼习也。

中国之人生齿繁昌,心思灵巧,女范虽肃,女学多疏。诚能广筹经费,增设女塾,参仿西法,译以华文,乃将中国诸经、列传、训诫女子之书别类分门,因材施教,而女红、纺织、书、数各事继之。富者出资,贫者就学,由地方官吏命妇岁月稽查,奖其勤而惩其惰。美而贤者,官吏妥为择配,以示褒嘉。至于女塾章程,必须参仿泰西,整齐严肃。庶他日为贤女,为贤妇,为贤母,三从四德,童而习之,久而化之;纺绣精妙,书算通明;复能相子佐夫,不致虚糜坐食。愚贱皆知礼义,教化具有本原。此文、武之所以化行俗美也。

至妇女裹足,合地球五大洲万国九万余里,仅有中国而已。国朝功令已加禁革,而相沿既久,俗尚未移。夫父母之爱子也无所不至,而钟爱女子尤甚于男儿,独此事酷虐残忍,始无人理:或四五岁,或七八岁,严词厉色,陵逼百端,必使骨断筋摧,其心乃快。以为如此而后,他日适人可矜可贵;苟肤圆六寸,则戚里咸以为羞。此种浇风,城市倍于乡曲,世家巨室尤而效之。人生不幸作女子身,更不幸而为中国之女子,戕贼肢体,迫束筋骸,血肉淋漓,如膺大戮,如负重疾,如觏沈灾。〔十四卷本增:西人论女子裹足,男子宫刑,乃极弊之政,为合地球五大洲之所无,宜为彼族嗤笑。革之者真为圣君贤相矣!〕稚年罹剥肤之凶,毕世婴刖足之罪。气质虚弱者因以伤生,虽父母爱怜,而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可复续矣!即幸全性命,而终日需人扶掖,井臼安克操持?偶有水火、盗贼之灾,则步履艰难,坐以待毙。戕伐生质以为美观,作无益以为有益,是为诲淫之尤。苟易裹足之功改而就学,罄十年之力率以读书,则天下女子之才力聪明,岂果出男子下哉?!所望有转移风化之责者,重申禁令,立限一年:已裹者姑仍其旧,而书“裹足”二字表其额,悬其门楣。嗣后一律禁止。故违者罪其家长,富贵者停给诰封。通饬各省广立女塾,使女子皆入塾读书。其美而才者,地方官吏赠物赠匾以奖荣之。各塾女师如能教化贤才,卓有成效,咨请旌奖以劝将来。一转移间而道一风同,利兴弊去。成周之雅化,《关睢》、《麟趾》之休风,无难复见于今日矣!


天下事贵自然,不贵造作;人之情行其易,不行其难。惟裹足则反是,并无益于民生,实有关于世教。且稽之三代,考之经史,无有一言美之者,而举世之人皆沿习成风:家家裹足,似足不小不可以为人,不可以为妇女者。真所谓戕贼人以为仁义,亦惑之甚矣!国朝八旗妇女皆不裹足,古道犹存,其风足尚。庄子云:“天子之侍御,不爪揃,不穿耳。”耳尚不空,岂可裹足耶?应由地方大吏出示禁约:凡属贵臣望族以及诗礼之大家,俱遵王制;其倡、优、隶、卒及目不识丁之小户,听其自便。如以此法行之十年,则积习渐消,天下万民皆行古之道矣。况妇女裹足,则两仪不完;两仪不完,则所生男女必柔弱;男女一柔弱,而万事隳矣!夫裹足为贱者之服,岂可以行之天下,而且行之公卿大夫之眷属耶?予所以言之喋喋者,实有系于天下苍生,非仅考订其源流而已。

我朝崇德三年七月奉谕旨:“有效他国裹足者重治其罪。”顺治二年禁裹足。康熙三年又禁裹足。七年七月礼部题为恭请酌复旧章以昭政典事,都察院左都御史王熙疏内开:“顺治十八年以前,民间之女未禁裹足。康熙三年遵奉上谕,下议政王、贝勒、大臣、九卿、科道官员会议:元年以后所生之女禁止裹足。其禁止之法,该部议覆。等因,于本年正月内臣部题定:元年以后所生之女,若有违法裹足者,其父有官者交吏、兵二部议处;兵、民则交付刑部责四十板,流徙,家长不行稽察,枷一个月,责四十板。该管督、抚以下文职官员有疏忽失于觉察者,听吏、兵二部议处在案。”查立法大严,牵连无辜,以为无关紧要,事竟中止!第使当时禁不过急,持之以恒,则今日已可永除此陋习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