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的理念
作者:史蒂夫·乔布斯字数:2.2万字

运筹帷幄的理念

STEVE JOBS

“无论如何,苹果公司的核心价值不会改变。苹果始终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秀的产品。”

——乔布斯

◆ 我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 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

◆ 晚上上床睡觉前,自己能够说声“我们已漂亮地干完活儿了”,这对于我来说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成为坟墓中最有钱的人,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 我在过去的33年里,每天都看着镜子里的我问自己:“今天假如是我这一生的最后一天,我要做点什么呢?”我的答案如果连续许多天都是“没有”时,我知道,我该做些什么了。

◆ 认为技术能够改变一切,这是用一种偏激的态度去看待技术。如果这样想的话,会很危险。因为技术不一定要用改变世界来证明它的重要性。

◆ 我们没有走出去进行市场调查,我们为自己生产。我们就是判定它是好是坏的一群人。我们只是想尽我们的所能生产我们认为最完美的产品。

◆ 当你有了孩子,你看待事物的角度就会发生变化。我们呱呱坠地来到人间,经历短暂的一生,然后无可避免地衰老死去。我很难过,但这就是真相。这是千古不变的规律。

◆ 聚焦就意味着对必须重视的事情说是,这是一般人的想法,但聚焦根本不是这个意思。它的意思是要对现有的另外多种好主意说不,专注,精挑细选。

◆ 我经常说苹果公司是最具创意的技术公司,而皮克斯是技术最先进的创意公司。对于苹果,如果我们遇到任何事情都会问:“它对用户来说是不是很棒?它对用户来说是不是很方便?”之后的事情就与在皮克斯相差无几了。

◆ 好莱坞的每个人都知道,一部好的动画片最主要的是故事、故事、故事。但当他们全心去做却发现这个故事并不怎么样时,他们会花更多的钱把故事修改成一个好故事。我认为软件业务同样如此。每个人都在大谈用户至上,但并没有多少人像我们这样真正做到这一点。

◆ 苹果电脑就是人类21世纪的自行车,它是工具,人类大脑的延伸,只要愿意,谁都可以拥有它。在人与电脑之间,可发展出特殊的关系,它可以提高个人的生产力。

◆ 苹果公司的品牌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虽然苹果公司的产品不是最完美的,但是公司的品牌却非常具有市场价值。

◆ 今天,这个产业让我们给世界带来了新的色彩与创意。但是,为了实现我们更加远大的目标和计划,我们只能集中全部心力在单一方向上。这才能更加有效、快捷。

◆ 一直以来,我认为广告都极其重要,其重要性仅次于技术。

◆ 让所有的人都能够使用电脑,这是我的长远理想。对我而言,通过广告向公众宣传这些电脑极其重要。我的梦想就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苹果电脑。为了这一个梦想,我们一定要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 你想一辈子卖糖水,还是想改变世界?

◆ 人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笨蛋。我最喜欢的钢笔是日本百乐PILOT钢笔,其他所有的钢笔都是垃圾。正是如此,我认为除了麦金塔小组的成员,这个行业其他人都是笨蛋!

◆ 苹果公司如果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并且不断壮大,我们就一定要砍掉更多的项目;我们要有焦点,做我们最擅长的事。

◆ 失败者与成功者在能力、技术和智慧上的差别很大,但如果两个人各方面都差不多,更多如愿以偿的机会首先会给充满热忱的人。热忱是胜利的秘诀。

◆ 不要问消费者想要什么,一个企业的目标就是去创造那些消费者需要但无法形容和表达的需求。

◆ 事情的胜败得失,我不是很在乎,我在乎的是我喜欢这份工作,乐于从事这项事业。如果努力之后,我还是失败了,那我相信自己还会努力的。

◆ 对于从事这个行业很长时间的人们来说,这是件超现实的事。但是,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这并不重要,不是让你每天早上来工作的动力,也不是客户买我们的产品的原因。所以,我们应该牢记一点:记住我们所做的事情和做这件事的原因。

◆ 如果可以作出聪明选择,你可以为自己节省很多的工作量,不用什么都做。你也可以把精力放在创造新兴技术上,让它们在你的平台上有卓越表现。而不因为所展现的平台太狭窄,使技术的表现仅仅是还可以。

◆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如果市场告诉我们选择错了,我们就要听从市场的。我们只是公司的运营人。我们尝试为人们做出最棒的产品。所以我们有勇气和信念来决定是否使用某一项技术。

◆ 我从来没有想跟微软打一场平台战,可能这是我们失败的原因吧!我们只是想尽可能地为人们打造出最好的电脑。这是我们一直尝试做的。

◆ 我们想创造比他们更好的产品。我们确实是这样做的。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立场。我们在乎的是创造更好的产品,消费市场最令我喜欢的也就是企业市场最令我恨之入骨的,就是我们推出一个产品,告诉所有人,让他们自己投票。他们投“好”或是“差”。

◆ 佛教中有一句话:初学者的心态。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 使用人类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来进行发明创造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种植自己的粮食,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自己穿的衣服,我们说着别人发明的语言,使用着别人发明的数字……我们一直在使用别人的成果。

◆ 我愿意把我所有的东西去换和苏格拉底相处一个下午。

◆ 成为卓越的代名词,很多人并不一定完全适合需要杰出素质的环境。

◆ 我们认为看电视的时候,人的大脑基本停止工作,打开电脑的时候,大脑才开始运转。

◆ 求知若渴,虚怀若谷。

◆ 当我是百万富翁的时候是23岁;当我是千万富翁的时候是24岁;当我是亿万富翁的时候是25岁。但这一切都无关紧要了,因为我做这个事情,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乐趣。

◆ 我是我所知唯一一个在一年中失去2.5亿美元的人……这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

◆ 我拥有世上最好的工作之一。我非常幸运。我感谢我们所有的顾客、雇员让我能做我现在所做的。我每天早上来工作,身边满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聪明绝顶、最愿意奉献的人们。我们一起在最好的环境中工作,并且为人们创造最好的产品。

◆ 来到世间,我们就是为了给宇宙留下永恒的印记。

◆ 我几乎把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网罗人才。过去的时候,我认为一个出色的人才可以顶得上两名平庸员工的价值,但是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

◆ 每一个人的时间有限,所以你不要为别人活着。不要让自己内心被别人的意见左右,不要活在他人的观念里,更不要被平庸的教条限制。最重要的是,坚定地寻找和倾听自己心灵里发出的声音,那才是你的真实想法。要相信你的直觉和心灵,除此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 设计是一个有趣的词。要完美地设计某个东西,你就必须先熟悉它,真正地了解它。这需要投入很大的热情,需要反复地咀嚼回味,而不只是囫囵吞枣。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没有花这样的时间。

◆ 我的秘诀就是聚焦和简单。简单比复杂更难,你的想法必须努力变得清晰、简洁,让它变得简单。因为一旦你做到了简单,你就能移动整座大山。

◆ 创新就是把各种事物整合到一起。当你问有创意的人是怎么创新的,他们或许会有点尴尬。因为他们只是看到了一些联系,然后总能看出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再整合形成新的东西。这就是创新。

◆ 如果你坚持向前探索,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拨开笼罩在问题上的迷雾,你就会找到一些非常完美且易行的解决方案。

◆ 到最后,我们都不想放手。我们因为感觉到它一旦从我们的手中溜走,就再也不会是我们的了。所以,我们对于我们所做的事情充满了激情。

◆ 总会有一款革命性的产品每隔一段时间就横空出世,改变一切。如果你能够用到这样一款产品,那你就是非常幸运的。苹果向世界已经推出了几款这样的产品,苹果公司也是非常幸运的。

◆ 拥有多少研发资金与你创新无关。当苹果还在研制Mac电脑的时候,IBM公司已投入的研发资金是我们的百倍。但它取决于你拥有的人才,你的领导方式以及你的熟悉程度,而不是钱的问题。

◆ 互联网创业不在于有多少人开始创办公司,而在于有多少人能坚持到底。在创业过程中充满了绝望和苦恼,尤其当你在不得不解雇员工、改变计划和应付艰难局面的时候。但是,这也恰恰是你展现自己、发现自己价值的时候。

◆ 没有经验,你就永远不可能知道经验的价值,或者永远不可能知道如何正确地保有经验所创造的财富。

◆ 系统就是没有系统。但这并不是在说苹果公司没有自己的工作流程。苹果是一家严谨、规范的公司,拥有非常详尽的工作流程。但是,这不是问题的重点。要知道,工作流程只是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

◆ 创新来自某个人临时召集的六人会议,或是在晚间10:30的问候电话,或是来自于人们在走廊上的随意交流,或是他们意识到的自己思维方式上的漏洞。

◆ 我们总是在思考如何才能开拓新的市场,但是只有先学会拒绝,才能集中你的精力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我们的创意就是这样,往往来自对1000种东西说不,从而确保不会误入迷途或是陷入烦琐事务的泥潭。

◆ 微软没有什么品位是他们唯一的问题。他们是真的没有品位。这不只是从微小的方面来说,即使是从大的方面来说也是如此。他们几乎从不去想如何完美地设计产品,也不会去琢磨设计给产品到底带来多少文化内涵。

◆ 我不会与苹果断绝联系。在我的整个人生中,我希望我能将我的人生轨迹与苹果的轨迹交织在一起,就像紧密的地毯一样。虽然中间有几年时间我离开了苹果,但是我最终还会回来。

◆ 创新实际上已经停止。微软主导的这个行业很少有什么创新。台式电脑行业已死,可以说台式电脑市场已进入了黑暗时代,在后面的十年内,它会一直处于黑暗时代。

◆ 台式电脑存在的意义是:第一,你有独立的设备;第二,你需要管理你自己存储的东西。这是世界中有关台式电脑最关键的理念。这一切可能会一去不复返了。在不久的将来,你不必自己管理你存储的东西,甚至不必存储很多东西。

◆ 成为海盗吧,成为海盗比加入海军更有意思。

◆ 有一点真的令人感到沮丧,电视网络就是要给予人们真正想要的东西。阴谋突然变成光亮!这就是真相。

◆ 我对个人充满了乐观的态度。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人类是高贵的、是值得尊敬的。或者说作为个体,人们本质上是好的。但是,对于群体中的人,我持有一种悲观态度。

◆ 你若是想将未来的点联系在一起,那你只能先将过去的点联系起来。你得相信你的未来和你的过去是联系着的。你必须要相信直觉、命运、生活等这些东西。这个方法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它反而让我的生活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 你的工作将会占据你的大部分时间,做你自己认为最了不起的工作是唯一让你真正满意的方法。而做好你最满意的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你所做的事情。因此,继续找你满意的工作,直到找到它,不要气馁。

◆ 记住一点,就是每个人都会死去。这是我遇到的最重要的决策工具,很多重大的人生选择都是在它的帮助下完成的。外部所有的骄傲、期望、对失败或尴尬的恐惧,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殆尽,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

◆ 你本来就是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你也将赤条条地离开这个世界。永远记住你将会死去,这一点将能帮助你逃离患得患失的陷阱。只要记住这点,你才会明白遵从你内心想法的重要性。

◆ 你如果做某件事情,效果非常好,那你就应该尝试一下其他有意义的事,不要长久地停留在一件事情上,要经常想想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 即使那些梦想上天堂的人,也不会急着上去,没有人想死。然而,死亡是我们所有人的宿命,没有人能够逃脱。

◆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事实上也应该如此。只有清除掉所有陈腐的东西,新生事物才会有自己的地方。但是,不要高兴,即使你现在是新生事物,在不久的将来,你就会慢慢变老,就会被清除掉。

◆ 热爱你所做的事是做伟大工作的最佳方法。如果你还没找到你想要的工作,继续找。不要停下来。只要你全力以赴,那么你一定会找到它。

◆ 我们要不落俗套、推陈出新。我们是一群特立独行的人,绝对不会与传统妥协,完美的目标就是给众人的心灵“当头棒喝”。

◆ 每个人在创新的时候都会犯错。一旦犯错,不要犹豫,你最好赶快承认错误,并投入到完善你的另一个创新当中。

◆ 我的工作,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并不是随意地敷衍他们。

◆ 当你认为一件事非常简单并开始着手解决它的时候,其实这个问题有多么复杂你并没有真正了解到。等你真正开始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它非常复杂。真正杰出的人会继续前进,找出问题的根本,并提出一流的适合各个层面运行的解决方案。

◆ 苹果的员工都极其出色,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生命有着相同的看法:对生命最好的回馈就是最终的产品成果。每一位参与人员都期盼着产品问世,或者说,产品甚至比他们自己的生命更为重要。

◆ 公司刚刚成立时,一群狂乱且毫无纪律观念的自命不凡之辈被我带领着开始创业。当时,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真是少之又少,但我们都有一股激情,一种肯为事业献身的精神。

◆ 我在苹果公司度过了我一生中最值得留恋的十年,我没有后悔过曾经做过的任何事情。在以后的岁月里,我还要继续我的生活。

◆ 有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就是当你发现有些员工并非最优秀的人才而不得不解雇他们时,但这就是我的工作。我非常讨厌以仁慈和优柔的方式做这件事情。无论怎么样,这件事一定要做,尽管这让人非常苦恼。

◆ 如果我们能够将A级团队投入到每一个项目中,那就不需要使用B级或者C级团队了。这样的组织结构更加简易明确、更加流畅,就可以更加迅速地完成任务。我的信条就是聚焦与简化。

◆ 当我重返苹果公司的时候,我用股权奖励代替了大部分的现金奖励。所以,苹果公司每个人基本上都有薪水和股票,这是一种非常平等、公正的公司经营方式。这种方法是由惠普公司首创的,但又是在苹果公司确立的。

◆ 如果让整个团队去设计研发一件产品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因为在大多时候,他们都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直到有个人站出来,告诉他们该怎么做。

◆ 我一直认为,保持我所在组织员工的高水平是我工作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其实,就是为组织慢慢灌输其拥有A级参与者的理想状态。所以,在寻求世界上最精英的人才方面我为之付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值得的。

◆ 优秀的酒店厨师与糟糕的酒店厨师之间没有多大的区别,优秀的出租车司机与糟糕的出租车司机之间也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在电子设计或者编写程序方面,糟糕与优秀之间的区别就非常大。优秀的设计师要比拙劣的设计师好上100倍甚至200倍。

◆ 公司如果能拥有才华出众的员工是一种竞争优势,这一优势可以使公司超越其他竞争对手。但这又是非常难的,如果能够充分地利用我们头脑的话,对我们而言则非常容易。

◆ 我在聘用或寻找人才的时候,能力就是赌注。我找的人必须真的聪明。如果他们能够真的喜欢上苹果公司,那其他所有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做有利于他们自己、有利于乔布斯或者其他什么人的事,而是希望做对苹果公司最有利的事。

◆ 我参与过五千多人的招聘,从中发现人才绝对是件难事,有时候就像大海捞针。我对这件事的态度非常认真。短暂的面试不可能了解到足够多的信息。因此,它最终还是取决于你的直觉。

◆ 我的工作就是把手下的这些牛人们召集起来,而不是对人表现得和蔼可亲。我要不停地督促他们,让他们做得精益求精、好上加好。对付这些人最管用的招数,就是采取更为极端的手段和思路。

◆ 人生苦短,你总有一天会离开人世,一个人没有机会去做那么多事,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极其优秀才行。因为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 世界上总有一些事情无法解释,就像一个人的身世。我就曾探究过自己的身世。但我相信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是后天环境影响的。

◆ 我看不出读大学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也不知道念大学能对我有什么帮助,而且父母为了让我读大学,花光了毕生的积蓄,所以我决定休学,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现在回头看看,这个决定是我这辈子作出的最好决定之一。

◆ 苹果公司大概有2.5万名员工,在专卖店工作的大约就有1万人。而我的工作是与100位高层人员合作,他们有些是副总裁,有些只是关键的单个研究员。而这就是我的工作。

◆ 当出现一个好点子的时候,我的工作任务就是把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个点子上,从而了解其他不同人的想法,让大家展开讨论,挖掘他们的想法,让他们进行思想交流。

◆ 我认为每个人都想尝试着涉足该领域,但是进入其门槛却相当高,第一道障碍就是创意;第二道障碍则是科技;第三道障碍是创意结合技术,我们整整花了十年时间,才让两者完美结合。

◆ 在我看来,创新在这个生意圈里的速度很不幸地变慢了,甚至于停止了。在这个产业里硕果仅存的一家就是苹果电脑,它一手包办了硬件、软件开发,建立营销渠道等全过程。其实,就我看来,这才是苹果电脑的王牌秘诀。

◆ 让人们不再使用盗版音乐这样很难,这不仅仅需要“大棒”,你还得能给他们提供一根“胡萝卜”,而这根“胡萝卜”就是我们将提供更好的体验。苹果公司做到了。

◆ 我们能否生产出真正能够激发我们兴趣的产品,对苹果公司而言,这才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 优秀的艺术家临摹他人的作品,而更优秀的艺术家则是“盗窃”他人的作品。所以,我们从不以“盗窃”他人的伟大作品为耻!

◆ 各种活动越来越依赖科技,这是我们所处的时代的现状。苹果公司的核心优势就是让平凡的人感受到高超科技的机会,让他们感到惊喜,而且能很快就学会如何使用这些高科技产品。

◆ 随着阅历的增加、经验的增长,我越来越相信动机具有非凡的意义。例如惠普公司,他们首要目标是生产了不起的产品。而我们苹果公司却以制造世界上最优秀的个人计算机为首要目标,而不是成为全球最大或者最富有的上市公司。

◆ 苹果公司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多挣点钱,另一个是能够制造最优秀的产品。我们曾经一度偏离了这些目标,公司曾出现的巨大变化也正是这一小小的偏离所导致的。我重返苹果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恢复它以前的身份,重新步入正轨。

◆ 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是我们首先需要清楚的。而用正确的标准来判断大众是否也想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这才是我们要擅长做的,这才是公司花钱请我们做的工作。这与流行文化无关,与愚弄大众也无关。

◆ 苹果是一家将复杂技术变得简单的公司。我们的目标是站在科技与人性的交会之处。

◆ 我们是一个农业国家,所有的汽车都是卡车,因为这是你在农场上所需要的。现在,我不知道统计数字是什么样的,可能每25辆或者30辆机动车有一辆是卡车,这个数字原来是100%的。PC就像卡车,它们不会消失,还是会有价值,但是它将是在X人中有一个人使用的东西。

◆ 对于企业市场来说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使用产品的人们不是自己作的决定,而作出决定的人有时是糊涂的。所以我们愿意为人们做出最好的产品,让他们用钱包投票告诉我们他们的感受,看看我们是否走上正轨。

◆ 顾客花钱就是让我们尽可能做出最好的产品,如果我们成功了,他们就会买我们的产品;如果没有成功,他们就不买。这就可以顺利运营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乔布斯小传

1955年2月24日,史蒂夫•乔布斯出生在美国旧金山。谁都知道,是他一手缔造了苹果世界,演绎了神一样的非凡人生。

乔布斯刚刚出生,就被当时在美国旧金山一家餐馆打工的父亲与“潇洒派”酒吧做管理员的母亲遗弃了。他的母亲辛普森是一位未婚先孕的硕士研究生,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她寻找收养家庭的一个要求,就是养父养母必须要具有大学学历。但是原本打算收养乔布斯的律师夫妇突然改变了主意,放弃了收养乔布斯。

幸运的是,一对好心的夫妻收留了他。十几年来,这对夫妻一直都想收养一个孩子,但是这个愿望始终都没有实现。这对夫妇一听到有这样一个机会,非常高兴,也很乐意把乔布斯接到自己的家中,并答应乔布斯的生母,一定会像抚养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照顾乔布斯。可是,他们只是加州的蓝领工人,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他们俩都没有读过大学,没有什么文化,乔布斯后来的养父甚至连高中都没有上过。这和乔布斯生母当初的想法相差太远,所以,她在之后的几个月里,一直拒绝在领养书上签字。经过多次沟通之后,这对夫妇对乔布斯的喜爱打动了乔布斯的母亲,并且他们还保证,一定会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尽力供他上大学。

1955年,乔布斯生母将乔布斯送予养父母保罗•乔布斯(Paul Jobs)和克拉拉(Clara)领养。乔布斯的新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芒廷维尤,这里是美国硅谷的发源地。当时很多电子工程师包括惠普公司的工程师都住到了乔布斯所在的街区。所以,长大后的乔布斯会说,自己的偶像是惠普联合创始人戴维•帕卡德。而“硅谷”的电子发展和文化也多多少少影响了少年时期的乔布斯。

不过,五个月后,乔布斯夫妇迁至加州观景山。虽然是养子,但养父母却对乔布斯很好。在很小的时候,乔布斯就展现出了与普通小孩不同的一面。学生时代的乔布斯顽皮、聪明、肆无忌惮,常常和老师“唱反调”,语出惊人,也常常喜欢别出心裁地搞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恶作剧。不过,他的学习成绩倒是十分出众。

乔布斯10岁的时候,就对电子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会缠着那些“邻居”——电子公司的工程师,问一些和自己年龄不相符的高深问题。有时候,他为了弄清一些电子产品的结构原理,还经常拆卸和重组一些小型的电子产品。

11岁的乔布斯,对电子产品已经到了痴迷的状态,经常去外面收集一些从“硅谷”丢出来的废弃电子品。也是这一年,乔布斯因为不想在加利福尼亚山景市上中学,就竭力说服养父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尔斯市。1968年,乔布斯进入霍姆斯特德中学学习。或许是少年时期的“倔犟”,乔布斯和班里的同学玩不到一块儿去。

在1969年,14岁的乔布斯在惠普公司做起了暑期短工。在惠普公司,一些工程师看他对电子产品如此痴迷,还经常给他讲解电子方面的知识。一个惠普的工程师还推荐他参加惠普公司的“发现者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每星期二晚上在公司的餐厅中都会举行一个聚会。也就是在一次聚会中,小乔布斯第一次见到了电脑。这件对于别的孩子来说并不算是了不起的事,对乔布斯来说,却有着不一样的非凡意义。

乔布斯后来回忆说:“经过那次聚会,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对我来说,这些东西已经不再神秘,它们不再是一些不可思议的东西,而是人类创造力产生的结果。”

在乔布斯高中时,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虽然,乔布斯的养父母家境拮据,但他们对乔布斯很好,一直信守着当年的承诺。1972年,17岁的乔布斯考上了俄勒冈州波特兰的里德学院。那是一所非常昂贵的大学。乔布斯后来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也回忆到了此事:“在17岁那年,我如愿以偿地上了大学。但是我很无知地选择了一个几乎和斯坦福大学一样昂贵的学校,我的学费似乎花尽了我还处于蓝领阶层的父母几乎所有的积蓄。”

乔布斯在里德学院学的是字体设计专业,他那段时间开始学习和探索东方宗教,尤其对佛教非常感兴趣,由此读了大量关于宗教和哲学的书籍。他后来提倡“冥想”,并说自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佛教徒”,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扎根的。这样的一种经历,对乔布斯后来在苹果公司的工作方式上也有所影响。由于这种简单而孤独的生活方式,养成了他孤僻的性格,所以他一直都没有很知心的朋友。

在里德学院的那段时间,乔布斯过得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如意。他也一直努力学习,争取好的成绩,但是结果总是不那么理想。再加上高额的学费,也让这位蓝领家庭的孩子不堪重负。19岁那年,乔布斯决定休学,而他的大学生涯才刚刚开始一个学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就成为了高科技行业中最具有煽动性和鼓动性的两个名字。他们都是中间辍学,开始创业,还都是电子新兴行业,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取得了别人难以取得的成就。

1976年,乔布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与沃兹尼亚克见面。沃兹尼亚克是学校电子俱乐部的会长,对电子有着很深的造诣。他们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乔布斯对沃兹尼亚克的设计能力非常佩服。有一次,他回忆说:“沃兹尼亚克在电子学方面是我遇见的第一个比我水平高的人。”

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和史蒂夫•乔布斯是两个非常相似的人,也可以说是两个志同道合的人。尽管他们年龄上相差5岁,但对电子学的痴迷弥补了这种差距。他们都很孤僻,有点不合群,却都专心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说没有沃兹尼亚克,就没有苹果计算机的发明,乔布斯也不可能那么容易就登上事业的第一个山峰。

沃兹尼亚克是一个电子科学领域的天才。他10岁时候就自己设计并组装了一台晶体管收音机。11岁的时候,他又自己组装了一台无线电台和计算器。13岁的时候,他设计出一台电子游戏机。当乔布斯了解了沃兹尼亚克设计出的机械装置后,第一次在他内心激起了有所作为的决心。

休学后的乔布斯成为雅达利电视游戏机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雅达利公司是早期的游戏公司之一,富有朝气,发展速度很快。该公司当时的首席工程师是阿尔•奥尔康。有一天,阿达利公司的人事主管告诉奥尔康:“面试那边来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家伙,他说除非雇用他,要不他不会离开。我们要么雇用他,要么就让警察来。”奥尔康回答说:“那让我看看他吧!”

就这样,乔布斯找到了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但是,史蒂夫只是在阿达利公司做一些小事情。应该是受到了大学那段时期的影响,乔布斯对佛教的向往仍然很强烈。有一天,乔布斯突然找到公司的老板说:“我要到印度见识一下那里的宗教圣人。”当时,阿达利公司在德国的游戏市场正好出了点问题,所以公司决定让乔布斯顺便解决一下那边的问题,然后再满足他去东方的愿望。

就这样,乔布斯向印度进发了。但他还是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顺便解决了公司在德国的问题。在印度,乔布斯可以说吃尽苦头。他接触到了很多的人和事,看到了之前不曾看到的世界。这让他增长了不少见识,也为后来的崛起集聚了经验。当时的印度和美国没有可比性,美国的硅谷象征着世界高科技产业的兴起,而印度却仍然徘徊在贫穷的边缘。乔布斯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穷人,并且也亲身经历着印度的贫穷。这次修行之旅,乔布斯亲眼目睹了当地穷人面对命运的无能为力,这使乔布斯以前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两年后,从印度回来的乔布斯,几乎完全变了一个人。他整天穿着佛教徒的袍子,还剃光了原来嬉皮士式的长发。这样的一个形象,在美国人的眼里,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疯子”!但是,经历了身心的深层历练,乔布斯丢掉了过去那些不良习气,而他对电脑的痴迷却一直在与日俱增。

相对安定下来之后,乔布斯继续着自己年少时的兴趣。他还常常与沃兹尼亚克一道,在自家的小车库里琢磨电脑。他们两个人梦想着能够拥有一台个人计算机。可面对市面上的那些体积庞大、极其昂贵的商用电脑,他们显得无能为力。也许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他们意识到了个人电脑在未来将会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巨大的市场空间。于是,他们决定自己开发。

按照当时他们俩的条件,开发个人电脑的难度简直不可想象。但是,两个人没有灰心,而是竭尽全力地寻找突破口。当时,制造个人电脑必需的是微处理器,可当时零售价要270美元的8080芯片,让他们望尘莫及。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寻找,他们终于等到了机会。1976年,在旧金山威斯康星计算机产品展销会上,乔布斯两人买到了摩托罗拉公司出品的6502芯片,这种芯片与英特尔公司的8080的性能相差无几,而价格却只要20美元。

拿到芯片的他们,欣喜若狂,好像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他们带着芯片,回到了乔布斯的车库。经过几个昼夜的研究,沃兹尼亚克终于找到了能让6502芯片正常运作的办法。沃兹编写了一个BASIC编译程序,并且采用了键盘输入数据,用电视作为输出设备。这样一个天才的想法,不仅大大降低了电脑的成本,也使电脑更加方便,更加具备了“个人”的味道。

1976年3月1日,应该说是一个不同以往的日子。因为经过了几个星期的攻克,沃兹尼亚克设计的电脑已经完全组装好了,并且将自己设计的计算机在业余计算机用户小组的聚会上首次展示了。当看到这台计算机时,包括乔布斯在内,都被惊呆了。乔布斯立即意识到沃兹设计的计算机具有广阔的利益空间。

乔布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沃兹尼亚克,也极力游说他和自己一起,全力开发自己的计算机。虽然乔布斯野心勃勃,对前景很有信心。但是,沃兹尼亚克并不这样想,他在惠普有一个很稳定的工作,每年能从公司的计算器部门领到2.4万美元的薪水。这对谁来说,都是一份诱人的差事。另外,沃兹尼亚克还是希望通过惠普公司将自己的发明展示给世界。但是,当时的惠普公司对制造微型计算机并不感兴趣。

经过几天时间的磨合,沃兹尼亚克终究还是被乔布斯创业的激情打动了。随后,乔布斯从阿达利游戏公司辞职,沃兹尼亚克也从惠普公司辞职,两人一起开始了缔造苹果帝国的历程。

刚开始,他们为筹集批量生产计算机的资金,乔布斯卖掉了自己的大众牌小汽车,沃兹尼亚克也把他心爱的惠普65型计算器卖掉了。就这样,他们有了奠基伟业的1300美元的启动资金。沃兹尼亚克后来回忆说:“史蒂夫没有设计一个方案,没有设计一个电路,也没有编写一段代码。但是他销售计算机的念头却从来都不曾放弃过。”

1976年4月1日愚人节这一天,乔布斯、沃兹尼亚克以及乔布斯的朋友罗恩•韦恩做了一件影响整个世界的事情:他们三人签署了一份合同,决定成立一家电脑公司。沃兹尼亚克签了长达十几页的合作书,并把它交给了乔布斯。就这样,21岁的乔布斯与26岁的沃兹尼亚克在自家的车库里成立了苹果公司。

公司成立伊始,三个人都没有想到公司能有今天的成就。他们当时只是希望能建造一个电路板生产线,只要有盈利,不至于亏本就行。苹果公司刚成立时,乔布斯就考虑到了公司徽标的问题。起初,苹果公司采用的是韦恩设计的牛顿靠着苹果树学习的徽标,并且徽标的下面还有一行诗句。乔布斯感觉这个徽标有点复杂,识别度不高,不易被宣传,不易被客户记住。

在苹果公司刚刚起步的时候,“苹果I号”机的生意并不是很理想。或者说“苹果I号”机还不是很完美,没有得到客户的认可。乔布斯想,如果要占领个人计算机市场,必须要生产出完美的东西。追求完美,一直是乔布斯创新的核心理念。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沃兹尼亚克,而沃兹尼亚克也认同这一看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沃兹尼亚克在“苹果I号”的基础上改造出了新一代个人计算机,称作“苹果Ⅱ号”。

乔布斯在沃兹努力改进计算机时,也没有闲着,而是四处奔走,寻找可以为苹果电脑设计理想徽标的能人。他在英特尔公司的宣传广告中受到了启发,找到了为英特尔设计广告的是麦金纳公司。麦金纳公司当时已经名声鹊起,根本没有听说过苹果公司的名称,所以安排给乔布斯设计徽标的人并不愿意和乔布斯合作。但是乔布斯没有放弃,还是非常“固执”地找到了麦金纳公司负责新客户业务的伯利。

伯利简直快被乔布斯的电话弄疯了,所以就决定亲眼去看看这位被称为“疯子”的人。伯利到了乔布斯的车库,和乔布斯进行了短短三分钟的交谈,他就被乔布斯深深地吸引了。伯利给予乔布斯极高的评价:“一看到乔布斯,我就觉得他是一个相当聪明的小伙子,虽然我与他交谈了只有仅仅三分钟时间。还有一点就是,他所说的苹果Ⅱ深深打动了我,我相信苹果Ⅱ就是个人计算机史上的一种革命。”

对大多数创业公司来说,最开始的那段应该是最艰难的,尤其是在资金方面的挑战。苹果公司当然也不例外。但是,沃兹尼亚克一心只顾着研究技术上的问题,对其他方面的问题都没有考虑在内。而这些问题就都压在了乔布斯的身上。乔布斯来回奔走,寻找资金。有一段时间,苦于没有资金,乔布斯还产生过把公司卖掉的想法。

机遇往往垂青有准备的人。一个偶然的机遇给苹果公司带来了转机。

1976年7月,一个人来到了乔布斯的车库,他就是零售商保罗•特雷尔。当他看完乔布斯熟练地演示的电脑后,他决意冒一次风险,给苹果一次机会。或者说是特雷尔看到了苹果机背后的巨大市场潜力。他一下子订购了50台整机,每台500美元,但要求交货时间要在一个月内。乔布斯也似乎看到了希望,喜出望外,马上签约,立即成交,这可是公司做成的第一笔“大生意”。

后来,沃兹尼亚克也回忆说:“那是我们公司成长历史上第一次重大事件,在以后的发展中,诸如此类非常重大、如此出人意料的事件就没有再出现过。”

乔布斯虽然拍板签订了合同,但是接下来的繁重工作量就摆在了大家的面前。一个月内50台电脑,在那个还没有流水线作业的年代,任何人都不敢小觑。但是,为了公司的生存,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豁出去了。他们冒着酷暑,不分昼夜地干了起来。他们每周工作66小时,几乎每天都是挥汗如雨、全力以赴。在第29天的时候,他们终于奇迹般地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把50台苹果电脑交给了特雷尔。

特雷尔手里的50台苹果电脑很快销售一空,并且苹果电脑的独特性和良好性能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从而也使公司名声大震。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苹果公司就开始了小批量生产。

1976年年底,乔布斯把苹果Ⅱ推向了市场,市场反应很好。另外,他们还要继续扩建自己的公司,必须网罗精英人士加盟他们的公司。但这都需要更多的资金。乔布斯和沃兹开始意识到,他们的第一桶金根本不足以应付公司这样急速的发展。

“大概在1976年秋天,市场的增长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外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我们需要更多的钱。”乔布斯后来回忆道。为了找到资金,乔布斯他们兵分几路,四处寻找。他们找了各自的老东家,但遗憾的是,这些公司都没看到这其中潜藏的巨大商机和市场。

正在乔布斯焦头烂额的时候,为苹果公司设计徽标的麦金纳建议乔布斯去拜访一下他们的董事唐•瓦伦丁。说来正好有点缘分,这个人也是阿达利游戏公司的投资人。于是,乔布斯打电话给唐,请他到苹果电脑公司实地考察一下。当瓦伦丁开着他的奔驰汽车来到苹果公司的时候,他一方面惊叹苹果Ⅱ的完美,一方面也为乔布斯他们没有明确的市场观念提出了意见。瓦伦丁没有答应乔布斯的建议,为苹果公司做风险投资。但是,他还是为乔布斯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在苹果公司以后的发展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个人就是麦克•马库拉,一位34岁的百万富翁。马库拉是南加州大学电气工程硕士,曾在美国休斯公司担任技术顾问。在英特尔还是一家小公司的时候,马库拉就很有眼光地投资了英特尔。后来,马库拉因英特尔成功上市而一夜暴富。当乔布斯给马库拉打电话的时候,马库拉正在湖边的大房子里享受着悠闲的生活。

1976年10月里的一天,接到乔布斯的电话后,马库拉还是亲自拜访了沃兹尼亚克和他们的车库工场。在他看过苹果公司生产的苹果Ⅱ的演示后,他决心重操旧业,帮助他们把公司发展壮大起来。几乎是同时,他还帮助苹果公司制订了一份大胆的商业计划。

马库拉给乔布斯他们贷款69万美元,还把自己的10万美元都投在了苹果公司。因为马库拉知道,微型处理器可能会给全世界的计算机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就这样,马库拉将自己与两个年轻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1977年1月3日,他们三人正式成立苹果电脑股份公司。他们还对公司作了资产评估,以避免日后可能在产权上产生的任何法律纠纷。此外,他们对各自的职位进行了分配,乔布斯担任董事长,沃兹尼亚克担任负责研发的副总裁,马库拉则出任副董事长。有了马库拉的加入和指导,以及这次融资来的巨资,苹果公司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了。

1977年4月,在美国西海岸发生了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就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计算机展览会开幕了。乔布斯四处奔走,花费巨资,就为了能在展览会上弄到最大最好的摊位,打出苹果公司的名声。当人们看到苹果Ⅱ样机的时候,都充满了欣喜,难以想象计算机能做到这样精美的程度。苹果Ⅱ只有12磅重,仅用10只螺钉组装,塑胶外壳美观大方、小巧玲珑,一改过去个人电脑设计复杂、粗笨沉重、难以操作的形象,这一系列鲜明的特点,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可想而知,苹果Ⅱ在展览会上一鸣惊人,好多观众纷纷拥向展台,观看、试用,随之而来的订单量也急剧增加。

展览会之后,在数月之间,苹果Ⅱ电脑就收到了300份订单,这一数量是苹果Ⅰ销售量的三倍。可以说,苹果公司已经步入正轨,拥有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事情困扰着乔布斯。

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也是苹果公司的董事长,是名副其实的“大当家”。但在别人看来,他在技术研发上没有任何贡献,在技术层面,他在公司的地位多少有些尴尬。员工普遍认为乔布斯在为马库拉工作。布鲁斯是苹果公司早期的软件开发专家,他曾描述道:“没有人了解乔布斯整天在做什么,而马库拉从来不让乔布斯拥有任何权力。他只是偶尔出现在公司,而他唯一所做的事情就是向员工发表言辞激烈的不满演讲。”

虽然乔布斯承受着“没有技术”的压力,但是他一直试图改变这种现状。这段时间,乔布斯内心的苦闷和性格上的不服输,让他和周围同事的关系陷入了低谷。有一次,乔布斯自己也说:“就作为工程师而言,沃兹尼亚克远比我优秀。尤其在设计方面,我没有沃兹尼亚克优秀。”

1978年5月17日,乔布斯的女友克里斯安•布伦南(ChrisAnn Brennan)为他生下一个女儿。他们给她取名为丽莎。乔布斯开始不知道为什么,一直不承认丽莎是他的亲生女儿,但后来也承认了自己与丽莎的父女关系。2000年,丽莎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一名杂志专栏作家。

到1978年的时候,乔布斯领导下的苹果公司已经成长为一家拥有60名员工的计算机公司了。他们对前景充满了期望。随着公司的发展,他们认为苹果Ⅱ的市场已经基本达到饱和的状态,所以,他们意识到,开发新一代计算机的时候已经到了。

当然,这样的任务还是落到了沃兹尼亚克的身上。乔布斯为了抚平心中的挫败感,也提出了要负责研发超级电脑“丽莎”的构想。但是,由于成本太高、难度太大、公司内部安排的缘故,乔布斯的这个梦想被迫流产了。

到了1980年的时候,苹果公司的员工已经达到了两百多人,后来逐渐增加到了六百多人,再后来就是一千多人。苹果公司的工厂也从老本营加利福尼亚州拓展到得克萨斯州,到后来,它的工厂还拓展到了爱尔兰和新加坡。

1980 年对苹果公司来说非常重要。一是苹果公司内部的组织机构突然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是公司成功上市了。由于公司的发展壮大,以前的机构设置不再适应发展的要求,显得缺乏灵活性和系统性。经过一番暗地操作,乔布斯本想负责研发由自己提出来的“丽莎”电脑被别人拿走了,而自己却出人意料地担任了公司的董事会主席职位。对于精力无限的乔布斯,这样的一个职位是难以接受的。

1980年12月12日,苹果公司股票顺利公开上市。股票上市当天,在不到一个小时内,460万的公开股就被抢购一空。苹果公司以每股22美元的价格开盘,几分钟之内股票价格上涨了将近32%,那天的股票以29美元完美收盘。按这个收盘价计算,苹果公司高层产生了4名亿万富翁和40名以上的百万富翁。乔布斯作为公司的创办人,拥有的财富排名第一。

苹果公司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了。1980年,在《华尔街日报》的广告版上,登有乔布斯的巨幅照片,还非常醒目地写着:苹果电脑就是人类21世纪的自行车。

还有一件事需要略表一下,1980年7月,沃兹尼亚克开始与苹果公司的员工克拉克坠入爱河,并于当年圣诞节正式订婚。沃兹尼亚克开始有点放松了对苹果Ⅱ的研发。在公司高层的压力下,不堪重负的沃兹尼亚克决定暂时离开公司。1981年2月7日下午,他带着克拉克,驾驶着自己的私人飞机外出,但飞机起飞时,不幸冲进路基,发生了事故。沃兹尼亚克由于受伤严重,不得不暂时离开苹果公司。这件事的突然发生,对乔布斯的影响很大。

20世纪80年代早期,苹果公司是美国商业史上成长最快的公司,成为价值数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它推出的苹果Ⅱ已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计算机。但是,随着个人计算机市场的不断扩大,苹果公司的竞争对手也是越来越多,其中IBM公司是最具威胁的一家公司。1981年11月,IBM公司通过IBM PC进入个人计算机市场,并迅速占领了市场。

同IBM这样一家“蓝色巨人”公司竞争,乔布斯也感到很紧张。一次谈话中,他说道:“我们马上就要和IBM公司展开竞争了,如果我们在竞争中出现了重大失误,让IBM公司赢了,占得了先机,我们就会很被动,在以后20年里就会处于计算机世界的‘黑暗时代’。”

1984年1月24日,在戴安扎学院弗林特中心举行的苹果公司股东大会上,乔布斯首次展示了经过长达3年研发、耗资7800万美元开发的“麦金托什”计算机。这款计算机是在乔布斯的领导下诞生的,也是乔布斯为了证明自己的“技术”开发的一款新型计算机。所以“麦金托什”计算机也被称为“乔布斯之子”。

在研制开发“麦金托什”计算机的时候,乔布斯激情无限、语出惊人。有一次,乔布斯为了鼓舞员工的士气,在黑板上写下了一句他的经典名言:“让我们当海盗吧!”接下来,为了激发研究人员的斗志,他又写了一句极具煽动性的口号:“首先爱上你的工作,坚持下去,每个星期工作90个小时吧!”

但是,苹果公司在后来的发展中,失去了原来的优势,几乎没有哪款计算机能超越苹果Ⅱ创造的市场轰动。苹果公司的发展巅峰似乎已经过去。但是在1985年,乔布斯因为巨大的成功,还获得了由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然而,对于30岁的亿万富翁来说,成功如果来得太快,并不是一件真正的好事。而经受了磨难之后的成功,才会成为永久的辉煌。

后面的一年里,苹果公司的发展遇到了传说中的“瓶颈”,而乔布斯在自己一手创建的公司里的地位也逐渐受到了威胁。加上外部“蓝色巨人”IBM公司也开始觉醒,大力推出了他们的个人电脑,迅速抢占大片市场,再由于乔布斯经营理念与当时大多数管理人员的差异,使得乔布斯新开发出的电脑节节败退。似乎被誉为“乔布斯之子”的“麦金托什”计算机并没有拯救乔布斯,反而给他增加了更大的压力。经过一连串的溃败后,公司的董事和总经理们便把这一失败归罪于身为董事长的乔布斯。

1985年4月,经由董事会决议撤销了乔布斯的经营权力,只让他当一名“新产品构想者”。这是乔布斯不能接受的,他经过几次努力,想重新夺回权力,但都以失败告终。

召开董事会的那天,乔布斯面对众多董事和管理层的指责,乔布斯一声没吭,只是默默地听着。这样的行为实在不符合乔布斯一贯的做事风格。1985年5月28日星期二的晚上,乔布斯给比尔•坎贝尔和麦克•默里打电话,泪流满面地告诉了他们所发生的一切。默里是苹果公司的前市场主管。乔布斯用那种几乎毫无生气的声音跟他说:“约翰联合董事会投票把我赶出了苹果公司,一切都完了。”

1985年9月17日,乔布斯辞去苹果公司董事长的职务,愤而离开了自己一手建立的公司。交完辞呈以后,乔布斯在他家里,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他发表声明说,他要破釜沉舟,断绝与苹果公司的一切关系。乔布斯的被迫离开,使他必须接受残酷的诚信考验,吸取教训,也为今后重新回归并拯救苹果做好准备。

辞职几天后,乔布斯带领从苹果公司挖来的、对他忠心耿耿的几个人又创办了NeXT电脑公司,继续着他的事业。应该说,乔布斯又重新开始了一段征程。

“NeXT”电脑公司成立后,乔布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也为了让老东家苹果公司看看,他才是电脑领域里的领军人物,他四处奔走,寻找资金。不仅让最棒的设计机构给公司设计徽标,还找到了IBM公司,希望寻求合作。另一方面,他也在网罗电脑领域最顶尖的精英开发新的计算机。经过一番奋斗,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NeXT公司的电脑市场已经有所起色,前景显得也很美好。但是,这样的成绩,并不能让乔布斯满足,因为这样的成绩还不能和当年的辉煌相比。

其中,在1986年的时候,乔布斯决定进军好莱坞。他用1000万美元从乔治•鲁卡斯手中收购了Lucasfilm旗下的电脑动画效果工作室,并成立独立公司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这个收购方案证明了乔布斯的眼光和魄力。因为在之后十年,该公司成为了家喻户晓的3D电脑动画公司,并在1995年推出全球首部全3D立体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并在2006年的时候,该公司被迪斯尼收购,乔布斯也因此成为迪斯尼的最大股东。

1991年3月18日,乔布斯结束了他的单身生活。乔布斯是在哈佛大学认识了他的妻子劳伦。两个人同为素食主义者,可谓是一见如故。乔布斯与劳伦的婚礼在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里举行。或许是出于经济状况的原因,也可能是妻子劳伦的想法,他们的婚礼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盛大。乔布斯和劳伦几乎没有邀请任何人,只有双方的亲人参加,婚礼举行得也相当简单、相当简朴。因为,乔布斯一直信仰佛教,所以他们的婚礼由佛教僧人主持,奏响的也不是婚礼进行曲,而是佛寺特有的锣声。就这样,36岁的乔布斯娶了27岁的劳伦。

接下来的几年,乔布斯的事业都不是很理想,或者说都没有达到他想要的成就。NeXT公司开发的几款计算机也都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在1992年的时候,NeXT公司也只销售出去了两万台电脑。对NeXT电脑公司来说,这点销售业绩实在有点可怜。而当时的苹果电脑的销售量一直比NeXT公司高很多。但是,乔布斯在好莱坞动画电影方面的成绩,还是让他不至于太悲观。在乔布斯的商业生涯中,他始终面临着许多条要走的路,始终面对着选择。

1995年,对于乔布斯而言,是比较顺利的一年,无论是在家庭生活方面,还是商业生涯方面。首先,乔布斯的皮克斯公司参与制作的电影《玩具总动员》成为该年度收入最高的电影。乔布斯不用再为资金犯愁了。在这一年的8月19日,劳伦为乔布斯生下了一个女儿。

同时,因为IBM公司的个人计算机使用了高性能的微软视窗软件,从而使全球的个人计算机商业交易都转向了IBM公司的个人电脑。所以,苹果公司继续落在IBM公司的个人电脑后面,而且越来越远,似乎已经到了望尘莫及的地步。苹果电脑的产品似乎不可能和IBM公司的电脑相比了,就好像一头扎进了一个死胡同。从销售的市场来看,苹果公司已经到了一个难以逆转的绝境!但是,这对于乔布斯来说,或许是一个利好消息。

1996年12月17日,一则消息引起全球各大计算机报刊的注意,它们几乎都在头版刊出了“苹果收购NeXT,乔布斯回归苹果”的报道。此时的乔布斯,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因为他的公司皮克斯成功制作了第一部电脑动画片《玩具总动员》,名声大震,而乔布斯的个人身价已暴涨逾10亿美元。相比之下,如果乔布斯这个时候能重新回归苹果公司,苹果公司也会十分欢迎。

这个消息传出后,苹果公司和乔布斯就展开了一系列的谈判。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苹果公司董事会就同意了以苹果公司150万股股票,再加上3.775亿美元现金并购NeXT公司。股票全部归乔布斯拥有,现金用于偿还NeXT公司的投资人。苹果公司还任命乔布斯为“特别顾问”。

“让我们以最隆重的仪式欢迎我们最伟大的天才,我们相信,他的归来,会让整个世界都知道苹果电脑才是信息时代中永远的佼佼者。”这是苹果公司前CEO阿梅利奥在迎接乔布斯归来的欢迎词。对于乔布斯而言,这无疑实现了一个伟大的梦想。他曾向忠实的“苹果迷”说:“能重新为苹果设计未来的美好蓝图,我很荣幸,也仍旧会一直坚持下去。”

当乔布斯重新回到苹果公司的时候,他感到苹果公司存在许多问题,对产品设计的误解以及对市场把握的模糊只是外围的问题,而公司内部原来的那种激情也完全熄灭了。乔布斯认为这才是最严重的问题。乔布斯曾说:“公司里的员工都失去了热情,并且已经习惯了被人称为失败者,对创新已经麻木了。他们几乎都要放弃了。问题比我想象的要严重。在刚开始的几个月里相当糟糕,有时我也感到要放弃了。但是事情的胜败得失,我不是很在乎,我在乎的是我喜欢这份工作,乐于从事的这项事业。如果努力之后,我还是失败了,那我相信自己还会努力的。”

乔布斯又回来了,虽然有点像受命于危难之际。几年不见,乔布斯好像对苹果公司所有的一切并不陌生。1997年,在阿梅利奥被革职之后,乔布斯以年薪1美元出任苹果临时CEO兼董事会主席。之后,他果断地发挥了首席执行官的权威,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要把苹果公司重新拉回到正常的“轨道”。他首先改组了董事会,又把原来NeXT公司的两位“爱将”安排到非常重要的部门。然后,他又做出一件令人们难以理解的大事,就是与苹果公司的宿敌微软公司握手言和,抛弃旧怨,求同存异,缔结了并达成战略性的全面交叉授权协议。

1997年,乔布斯因此再度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并被《财富》杂志评为“年度最伟大的商人”“最成功的管理者”。乔布斯的名声越来越大了,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也认同了此观点。苹果公司前CEO斯卡利听到这个消息后,也不禁赞叹乔布斯。而当年,也正是斯卡利把乔布斯挤出了苹果公司。斯卡利说:“苹果又开始回到原来的轨道。乔布斯干得非常出色,我相信苹果的复兴不是骗局。”

1998年5月6日,苹果公司发布iMac一体机电脑。它是一个全新的电脑,代表着一种未来的理念。这款计算机的发布,使得苹果公司的奇迹慢慢开始出现。苹果公司也由此恢复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可以说,主要是iMac电脑使苹果公司的情况峰回路转,得到了起色。iMac一路飙升的销售量使苹果再次复兴,并使其股价飙升了400%。iMac这种型号的电脑体积小,颜色亮丽,非常漂亮,并且电脑装配完整,还可以联机上网。iMac半透明的外装,一扫电脑灰褐色的、千篇一律的单调,让人耳目一新。最主要它价格也不贵,每台只售l300美元。可以说,iMac背负着苹果公司的希望,凝结着员工的汗水,更寄托着乔布斯振兴苹果的梦想。

同年,美国《商业周刊》评价iMac为“本世纪的一个永恒的形象”。著名时尚杂志《Vogue》也称iMac为“当年春季最时尚的电脑之一”。而乔布斯本人也因iMac的设计而荣获克莱斯勒设计学院大奖。iMac更是赢得英国设计与艺术指导俱乐部金奖。

1998年1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苹果世界产品展销会上,乔布斯站在台上,又像以前一样饱含激情,还发表了一篇相当长的主题演讲。他主要介绍了苹果公司的发展,以及最新推出的产品。就在演讲结束的时候,他又补充了一句:“噢,对了,我差点忘了告诉大家,苹果公司又开始赢利了。”当年,苹果公司恢复赢利,并连续四个季度赢利。所以在2000年的时候,乔布斯的头衔中去掉了“临时”的字样。

1998年12月,iMac电脑荣获《时代》杂志“1998年最佳电脑”称号,并名列“1998年度全球十大工业设计”第三名。1999年乔布斯又推出了第二代iMac,并且有蓝、绿、红、黄、紫五种水果颜色的款式。几种款式一面市就受到用户的热烈追捧,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2001年,苹果公司在乔布斯的领导下,又对电子设备市场发起突袭。他们发布了便携式MP3播放器iPod。这款播放器是对当时电子设备市场的一次革命性颠覆。在iPod播放器正式发布的时候,乔布斯别出心裁地给它安上了一个令人向往的“说明”,就是使用这样的播放器的人只有著名的音乐界人士。因此,iPod一经发布,就受到著名的音乐界人的青睐。这样的一个“说明”无疑有着强大的宣传作用,也在无形当中提高了iPod这款产品的品位。

与此同时,苹果公司还研发了iBook电脑。这是iMac电脑的升级版,专门针对一些用户开发的。iBook融合了iMac独特的时尚风格,还提供“无线上网服务”,很多人都一直期待拥有一款这样方便的电脑。有了这款电脑,上网就不再局限于办公室里的线路了。苹果公司在技术变革方面带来的影响很大。

1999年10月,iBook夺得“美国消费类便携电脑”市场第一名,还在《时代》杂志举行的“1999年度世界之最”评选中,荣获“年度最佳设计奖”。

研发这样的产品,让公司里的每个员工都充满了激情,有幸参与这个项目研发的人员更是热情高涨。乔布斯刚上任时,苹果公司的亏损高达10亿美元,差不多一年时间,公司奇迹般地赢利了3.09亿美元。乔布斯重新回到苹果公司才几个月的时间,就让公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令公司转亏为盈,这让员工们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钦佩乔布斯。可以说,乔布斯更加成熟了,也更加自信了。

iPod播放器的成功给了苹果公司鼓舞,也是一针“强心剂”。为了寻求取得更大的突破。乔布斯和他的研发人员一直在研发新版本。2002年3月,iPod播放器的升级版也出炉了。新版本可以储存2000首歌曲,并且也更加漂亮。在这之后,iPod播放器迅速占领了市场,销售数量猛增。在2002年下半年,苹果公司销售出去14万台iPod。据苹果公司2004年的统计,iPod的销售数量已超过440万台。乔布斯也把iPod 播放器誉为“21世纪的随身听”。

随着苹果公司的复苏,乔布斯却意外获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他被诊断出了胰腺癌。2004 年8月1日,这天是个不错的周末。乔布斯给他的朋友、同事和员工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我的朋友们:

非常想告诉你们一则消息,我希望这则消息是由我本人告诉给你们的。

就在这个周末,医院给我做了一个成功的手术。我的病是一种罕见的叫作胰岛细胞神经内分泌瘤的胰腺癌。我做的手术,就是把我胰脏上的恶性肿瘤切除。这种病的患病概率在医生每年的胰腺癌诊断病例中只有1%,若能诊断及时(我算是比较及时的),就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肿瘤,达到治愈的效果。还有,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我已不需要接受了。

在众多的病例中,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完全治愈这种最常见的胰腺癌,而且从确诊开始,患者也大概只有一年左右的寿命。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当人们听说“胰腺癌”的时候,大都认为这就是无药可治了。但是,我得的不是这种病,我要感谢上帝了。

大概在9月,我才会重返工作岗位,而整个8月份,我都要好好休养了。我休息的这段时间,我已经要求副总裁迪姆•库克负责苹果公司的日常事务了,因为公司不能“一日无主”。另外,要是在8月份有什么重要事情的话,我会给你们打电话的。9月,我们再见。

史蒂夫

等到9月的时候,乔布斯如期而至。他又出现在苹果公司的会议上,并且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似的,充满活力,精神很好,根本不像动过一场大手术的患者。

在接下来的几年,在乔布斯的领导下,苹果公司主要的精力都放在iPod系列的革新中。而手术之后的乔布斯似乎逐渐退去了身上的锋芒。只有在比较重要的场合才能见到这位传说中的“天才”。

乔布斯很注重自己的个人生活,也十分重视保护自己的隐私。近年他在公开场合露面时显得异常消廋,或许是出于对公司的考虑,他就越发谨慎。

直到2007年,这一年无论是对乔布斯,还是苹果公司,都是意义重大的一年。在这年的Macworld大会上,乔布斯发布了iPhone智能手机,这是全球首款无键盘的智能手机。

乔布斯在一次采访中说,他们用了三年的时间来研发iPhone。在开发iPhone的过程中,苹果公司充分借鉴了来自Mac的经验。iPhone采用了OS 10操作系统,融入iPod技术。他说,在iPhone之前,用户并不喜欢他们自己所用的手机。他们希望打造的这款手机能真正得到用户的喜爱。iPhone的发布,基本实现了乔布斯当初的想法,就是要让客户喜欢。iPhone的出现给苹果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目前他们已经拥有了Mac、iPod、iPhone三项重要业务。这就给苹果公司注入了长久发展的动力。

2008年12月,苹果公司宣布,乔布斯将不会在2009年的Macworld大会上作主题演讲,也不会出席本次大会。这一消息无疑会让无数人猜测,都在担心乔布斯本人的健康问题。

2009年,乔布斯被《财富》杂志评选为这十年美国最佳CEO,同年还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之一。但是,也就在这一年年初,乔布斯本人声称,他的体重严重下降,看起来非常消瘦,主要是由于激素失衡引起的。但是,他说身体状况不会影响到他作为苹果公司CEO的职责。接着仅过了一周之后,苹果公司宣布,乔布斯因仍需要住院治疗,所以一直到6月他才能重新回到苹果。但是,他们并没有透露详细的病情。苹果公司称,乔布斯仍会参与重大的战略决策,但是,公司的日常工作就由COO迪姆•库克主持。

2009年6月,《华尔街日报》上出现了一条关于乔布斯的报道。报道称,乔布斯在田纳西州的一家医院已经做了肝移植手术,并且这一消息后来得到了医院的证实。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在2009年6月23日,乔布斯重返公司工作岗位。

2010年1月,苹果公司发布了iPad平板电脑。这款平板电脑也是对电子设备的一次革新,发布后立刻引起了市场的轰动,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新型的移动计算设备。

由于苹果公司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到了2010年5月26日,苹果公司在乔布斯的带领下已经登上了纳斯达克的顶峰位置。在当日纽约股市收市时,苹果公司的市值达到2220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大上市公司,仅次于埃克森美孚。而微软当日市值为2190亿美元。乔布斯在与比尔•盖茨比赛了三十多年之后,终于超过了他。

2010年6月8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苹果公司年度盛会WWDC 2010正式开幕。乔布斯在本次大会上正式发布了近来一直引人注目的苹果第四代手机iPhone 4。其显示屏像素也将由原来的480×320升级为960×640。

2010年9月,在苹果公司发布第二代苹果TV机顶盒的旧金山发布会上,乔布斯再次出现了。乔布斯发布的这款设备可将互联网或iPad和iPhone上的内容直接转到电视上。

苹果公司的境况越来越好,而乔布斯的健康问题却是每况愈下。2011年1月,苹果公司对外宣布,乔布斯将再次接受治疗,暂时休息,并且没有说明多长时间才能回归。这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乔布斯的病情,多家媒体也都在预测乔布斯的情况,而苹果公司的股票价格也由此受到影响,在海外市场下跌了6%~8%。

2011年2月18日晚,美国总统奥巴马宴请IT巨头,乔布斯也在被邀请之列。那天晚宴,乔布斯坐在总统奥巴马的身旁,精神还不错。 2011年3月,在经历了短暂的治疗之后,乔布斯再次出现在苹果发布iPad 2的旧金山展会上。后面的几个月,只有重要的产品发布会上,才会见到乔布斯的身影。乔布斯仍然在坚持着,这时候更多的是为了他一手创建的苹果公司。

2011年8月初,苹果公司市值约3371亿美元,超过埃克森美孚的3333亿美元,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上市公司,也是全球第一大IT公司。这样的成绩让乔布斯感到欣慰,他也好像是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任务。

在2011年8月24日,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正式向苹果董事会提交辞职申请。辞职信中,他首先说道:“我记得之前说过,我希望我是第一个告诉你们我不再履行作为苹果CEO的职责的人。但是,不幸的是,这一天还是到来了。”他在辞职信中,推荐由首席营运长库克接替他的职位。但是,他也表示,他愿意担任公司董事长、董事,甚至是一名普通职员。他不愿意离开几乎是他一生都在的地方。谁都知道,他对苹果公司充满了情感。他还说:“苹果的未来将更加光明、更具创造力,这我始终相信。我期待苹果未来的成就,也希望自己能为此尽一点绵薄之力。”

整个辞职信中,乔布斯都没有指明辞职的原因,但不难猜想,因为从2004年开始,他就一直在与胰腺癌作斗争。2011年8月25日,苹果宣布乔布斯的辞职立即生效,由库克接任CEO。同时苹果宣布任命乔布斯为公司董事会主席。

2011年10月5日——史蒂夫•乔布斯辞世,享年56岁。

乔布斯的离开引发了世界性的震动,之前还没有哪一个IT界人士受到这样的举世关注。他身上有很多“标签”,有“天才”,也有“暴君”,但无论如何他都是硅谷传奇,几经沉浮,而始终屹立不倒。他用近乎完美的消费电子作品,改变了一个时代。正如乔布斯自己说的:“我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苹果公司前CEO吉尔•阿梅里奥曾评价乔布斯:“乔布斯是镜子里的苹果公司,而苹果公司就是一万个乔布斯的集合体。”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一人核心小组:他没有很高的学历,也不是工程师,没有沃兹尼亚克开发软件的天才能力。但是事实上,他总是给人以不断的惊喜。无论是开始还是后来,乔布斯都是一个奇迹,并且这个奇迹还将永远继续进行下去。

乔布斯曾说:“每一个人的时间有限,所以你不要为别人活着。不要让自己内心被别人的意见左右,不要活在他人的观念里,更不要被平庸的教条限制。最重要的是,坚定地寻找和倾听自己心灵里发出的声音,那才是你的真实想法。要相信你的直觉和心灵,除此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这是乔布斯一生的价值标准,也是他留给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