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日本陆军之发畅
作者:山县有朋字数:1875字

第三节
日本陆军之发畅

旅团编制

明治十七年(一千八百八十四年),由各镇台步兵联队逐渐编成旅团,复扩张他军队之制为师团组织之基址。日本民族在古时好乘马,习其术者极多,故募义勇乘马队应时立办。迨德川氏之世,禁平民乘马,其借马行者必用驮马,自载其马背而徐行如运转者。自是,民俗与马相疏隔,而马匹自衰弊。

明治维新之初,购求军马尤难,故置骑兵队者近卫与东京镇台,各二中队而已。十七年,扩张各种军队,始配各镇台骑兵。

要塞炮兵

明治十九年(一千八百八十六年),分全国海岸为五海军区,每区置镇守府及军港,于是陆军与海军共任港湾防御之务。主要岛屿置警备队,沿海主要之地筑炮台,配以要塞炮兵。其筑炮台之务,则令临时炮台建筑部管理之。

师团编制

日本帝国之军备,于海路二面渐有进步,乃不能无合同作战之要。于是政府扩张参谋本部,令统管海陆作战之计划。此可谓军制之一进步。

二十一年(一千八百八十八年),各兵充实,改镇台称师团司令部,统督步、骑、炮、工、辎重诸兵,而有独立策战之力。惟各兵充实,以平时兵数言之而已。若战时,得野战师团及后备师团之完备,则尚待数年之后。

陆军已扩张,除屯田兵外,有野战军七师团,及要塞炮兵数队,加以铁道大队,遂确立大陆作战之基址。

教育进步

以教育一端观之,十九年(一千八百八十六年)开军医学舍,便于学生、下士生徒及医官之讲习。又开军吏学校,养成军吏。是岁,兴炮兵射击学校。二十一年,设乘马学校。又开要塞炮兵干部练习处,召募将校下士,授以要塞必需之学术。二十三年(一千八百九十年),兴炮工学校,令炮工兵士官修习高尚学术。又开经理学校,召募各兵科中尉令入学,而养成高等经理官,其余有被服工长学舍,陆地测量部修技处等之开办。而各种学术之教养,无不周至。

野外要务令改正

二十六年(一千八百九十三年)之末,学校数共十六,学生及生徒至二千六百零二名之多。操典及野外要务,令加以改正。各种运动以简捷为旨,使便于战。予各官以独断专行之余地,使易发挥其智能。二十二年(一千八百八十九年),改正教育序例,制定将校团教育令,废定时检阅。自是,每年冬期课以问题,令研究答案。其间,裨益于日本陆军之战术及帅兵术者,为德国将校眉刻尔氏参画之功。

一年志愿兵

明治二十二年(一千八百八十九年),更改正征兵令,定一年志愿兵之制以供预备将校之补充。

研学协会

先是,将校有志者给月曜会、炮工协同会等研究学术,或翻译西书,或刊行其所编,多有资于军队之用。二十二年,诸会归合于偕行社,且扩张其组织为研究兵学之机关。偕行社者,所以图将校全数之亲睦也。

日清交战时之军容

明治二十七年(一千八百九十四年),朝鲜有事,日本与清国开战端。其战务之经历让之于战史,今只叙其当时陆军之形势而已。

二十六年,改正陆军战时编制,自其明年,动员计划悉依新编制。战时,以现役、预备役、后备役,编成野战队及守备队。若更有必要,则召征国民军。

其野战一师团,由步兵十二大队(近卫则八大队)、骑兵三中队、炮兵六中队(野炮四中队、山炮二中队、近卫则野炮四中队)、工兵二中队而成,附以独立作战诸机关及辎重。其人员,合将校共一万八千四百九十二人,马匹五千六百三十三头。故七师团合数约十二万三千有余人。野炮之数,百六十八门;山炮,七十二门。

守备队由后备诸队、屯田兵团、要塞炮兵队、对马警备队而成,守要塞及边境,或警护兵战线路。若有必要,则进加于野战队。野战师团及守备诸队各有补充队,战役中人马死伤则立得其补足。

用兵之数

当时照动员例而编成诸部队,如上所举者,以其整备之数而言,则人员共二十二万零五百八十人,马匹四万七千二百二十一头,野战炮二百九十四门。然用兵之数,酌量地理及他情形而稍有加增。参与于战务者,合将校实为二十四万有余,别用佣员六千四百九十五人,佣夫十万有余。是战所用军队之编制,基于明治十五年(一千八百八十二年)宣示之诏敕,而能奏伟勋,达交战之目的,使国威发扬于四表。

将校研究战术

然将校经实战者,审察其胜败之数,而秤量彼我之实力,虽屡胜亦自识认其缺点之所在,而遂复期其将来之改良进步。如青年将校勇敢善战,究以学术未足为忧。战务毕,使诸将士实习其技,而各种学术之研钻益进步。敌兵不习兵务,无训练,此其所以败也。

兵器

时日本陆军改良兵器方在过渡之期。步兵用无烟火药连发铳者虽有二师团,其抵满洲未入战线而受休战之命。继以平和,故新式利器不过供征服台湾之用而已。机关炮亦同。炮兵虽已取黄铜制后装式,亦以未用无烟火药之故,无从推断兵器之得失。然日本将校研钻兵器学不为不熟,一临实战,而咀嚼其利钝之情复消化之于心中,所得颇多。于是争自淬厉,更俟时以效疆场。

1